潜伏

大陆剧大陆2009

主演:孙红雷,姚晨,沈傲君,祖峰,冯恩鹤,吴刚,朱杰,范雨林,王小毅,白利卫

导演:姜伟,付玮

播放地址

 剧照

潜伏 剧照 NO.1潜伏 剧照 NO.2潜伏 剧照 NO.3潜伏 剧照 NO.4潜伏 剧照 NO.5潜伏 剧照 NO.6潜伏 剧照 NO.13潜伏 剧照 NO.14潜伏 剧照 NO.15潜伏 剧照 NO.16潜伏 剧照 NO.17潜伏 剧照 NO.18潜伏 剧照 NO.19潜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8 08:04

详细剧情

  1945年,正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国、共、日三方的角力日趋激烈,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由于军统特务李海丰投靠南京汪伪政权,军统情报处成员余则成(孙红雷 饰)受命前往南京刺杀叛徒,却意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经中共策反,余则成以地下党的身份重返军统,成为扎入国民党心脏的一颗铆钉。为了协助余的工作,党组织派出脾气火爆、口无遮拦的女孩翠平(姚晨 饰)担任余的冒牌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的斗争愈加强烈,这对夫妇也面临着人生重大的考验……  本片根据天津作家龙一(本名李鹏)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并荣获第1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孙红雷)、第27届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2010年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姚晨)。

 长篇影评

 1 ) 则成同志,你还记得翠平吗

最近十几天,每天晚上七点半,我和我老婆都会准时坐在电视前,看《潜伏》。因为我彻底被《潜伏》迷住了,在此之前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样一集不落地看一部电视剧了。 今天晚上我看的那个台会上演《潜伏》的大结局,听说结局很悲惨,还有很多人对这个结局表示愤慨——因为我事先已经大概了解了结局,所以昨天晚上当我看到余则成让翠平撤离的那段戏,我的心彻底碎成饺子馅儿了。 关于《潜伏》最后的结局,我想起了这两天看的《三联生活周刊》中有一篇孟静对《潜伏》编剧兼导演姜伟的访谈,后者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一个结尾,很完美”,他还说:“很多资料没有解密,从公开资料来看,有些人结局非常好,比如李克农、熊向晖,有些人很惨,这是这一行一代人的结局,信手拈来大团圆,对得起这些人吗?” 看了这段话,我原谅了编剧对则成同志和翠平同志的“残忍”,虽然那比死别更悲惨,但某种意义上,这个结局反而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在我看来,《潜伏》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部很人性化的、家庭伦理肥皂剧式的谍战剧,而它骨子里又是极度的理想主义,这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 在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时候,导演姜伟反复说《潜伏》是一部关于信仰的戏,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的戏。 信仰就是别人代替我们在思想?虽然可能没有这么绝对,但信仰和口号一样,它在很多时候的确是很可疑的。 在《潜伏》里,余则成几次谈到信仰,但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余则成有多坚定的信仰,他有的只是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很简单、很朴素,就是希望这个国家能变得更好,这个国家的人能活得更好。 理想主义意味着一无所获?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这样,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却是一种很重要的推动力——这一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碰壁了,失败了,下一代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紧跟着又登场了,又开始战斗了。 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位名叫李子勋的心理专家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老人的文化,一种权利与等级的文化。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年轻时的谦卑是为了成年后的顺从。顺从的文化是一种因循守旧的文化,未来中国要成为世界之林的强者,重视年轻人,以年轻人的意志来结构主流的社会意识,鼓励年轻人的自由、创意、骄傲,是必由之路。” 很令人向往的一段话,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年轻的时候估计是赶不上这样的中国了,但这没什么,因为我们还是能做一点事儿的,例如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动中国发生这样的改变,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至少还可以努力避免自己在步入中老年之后成为这种改变的阻力,努力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敌人。

 2 ) 从李涯和廖三民的对决再谈信仰

潜伏看到后半段,渐渐关注起李涯。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在走廊里被余则成痛打之后,回办公室默默流下两行清泪的瞬间。我很惊讶,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可是看到他脸上满满的委屈、不甘、愤恨、遗憾、悲痛,以及为自己坚守的党国的前途深深的担忧,我又十分震撼。
我想那一刻,没人再会在意他的立场了。
政治斗争自古以来都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那么统治者下面的这些底层的战士呢?他们的目的往往又纯粹的惊人:一个信仰,就可以坚守终生;随时随地可以付出生命,永不背叛。

李涯,大概是这部电视剧里对信仰最忠诚的人之一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对信仰的忠诚更超过了余则成。如果不站在特定的立场去看,余则成就是一个叛变者。不过叛变得很坚定,很成功,很识大体,很得人心。(我甚至想过,如果余则成本来是我党的,为了爱情(至少最初的动机是这样),投靠了国军,那我们会怎么看。。)
而李涯“一开始站错了队”,便让我们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
如果不考虑政治立场,那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可是,有多少人能公正到在讨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时完全不考虑其政治立场呢?甚至,在现实中,这样的“公正”可以被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直到廖三民的出现。除了他那英俊逼人的相貌让我眼前一亮两眼放光极尽花痴之能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俩不多的几场对决让我看得特别酣畅淋漓。随即恍然发现了他俩之间存在一种奇异的对称。

三民在执行队潜伏,作者并没有交代太多背景。但我一直在想,他也一定有自己的故事。看到他带着夫人去余则成家祭悼翠平,我就在想他是不是也是为了革命假扮夫妻、一路坎坷,多少次出生入死、不容易才走到今天呢?
而李涯,他的忠诚更是不容怀疑。为了党国,他在办公室睡了两年没有回家。他对袁沛霖说,老袁,你有所不知。我干这一行真不图立功受奖。只想为党国消除所有的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言语间的直白,纯粹,真诚,让人感动,又无所适从。
三民在最后放下电话的时候,旁白配得深沉:“他早已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
其实李涯,又何尝不是呢。

余则成说,“刚开始革命的时谁知道放你坟头的是鲜花还是狗屎。”这就是历史啊。成王败寇的必然结局。
开始时谁也无法预料结果会怎样,可是他们选择了,就坚持了;
即使后来历经几度风雨飘摇,改旗易帜,形势翻天覆地的几次变化,他们依然没有改变,没有怀疑,义无反顾地坚守着;
甚至最后明明已经看到溃败的命运,他们还是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做着最后的抗争。

三民放下电话下定决心之后的那一微笑,是信心,是骄傲,是对信仰的无限爱恋和淡淡的不舍——终于还是没有亲眼看到胜利的日子啊。但内心却无比坚信,阳光很快就要冲破乌云了。这种坚信是前所未有的,是不顾一切的,是完全不需要理由的;让所有人来不及反应过来的纵身一跃,思考就在几秒之内完成——甚至不需要思考。既然这是早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信仰,还有什么值得顾虑呢。
对于李涯,这一跃同样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几分钟前还踌躇满志地说“这几年总算没白折腾,终于有个头绪了”,却在几秒之内,永远也无法再完成这个几年的心愿。在那几秒之内,如果他还有意识,一定只会痛惜,当时为什么没有告诉其他人,那电话里是谁。

两个如此纯粹的灵魂,对自己的信仰最执着的坚守,赤胆忠心地为党为国,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热血青春,甚至自由和生命。
饰演三民的演员王毅评价李涯:“他很纯粹,人在特别纯粹地做一件事情时是可爱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若没有内战,没有立场纠纷,三民和李涯,很有可能像抗战时期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一样,惺惺相惜。因为他们都是那么纯粹的人。为了信念,可以不顾一切。只是碰巧立场不同。如果是同一战线,他们极有可能是最好的兄弟和朋友。

信念。在那个暗无天日战火纷飞看不见希望的年岁里,那是唯一可以支撑他们坚持着生存下去、让他们本会平淡苍白的生命从此有了意义的一种力量。对李涯,对三民,对余则成,对翠平,对无数在黑夜里为了光明默默奔忙的人们来说,它早已超越了任何一种形式的政治立场,它不再代表任何统治阶层的私利。它直指比信仰和立场更高的原则:人性和自由——所有生命最原始的向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从这个层面讲,李涯和廖三民,都是理想的殉难者;在那个为了国家前途,生命可以瞬间消殒、个人安危一文不值的年代,他们的生命却早已达到了我们永远不可企及的高度。
最终的成败如何,史书如何记载,这些已经不重要。值得铭记的,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纯粹坚守、对个人生命的终极实现;满腔热血,一片赤诚,无怨无悔,至死不渝。这些,在阳光灿烂却略显信仰缺失的今天,尤其值得敬佩和感怀。

 3 ) 让人难忘的潜伏

潜伏是我看过的谍战剧里难得的精品。

老谋深算的吴站长人生宗旨就是为了捞点好处,认为能靠得住的唯有美元金条,在明知道余则成这个学生是共党,还罩着他,因为此人明白效忠党国,首先是效忠长官,演吴站长是冯恩鹤,我特意查的资料,他的表演给你的感觉他就是吴站长,一点演戏的痕迹都没有。 翠平,这个起初傻乎乎的农村大姐是来假扮余则成的妻子,性格火爆又英武果敢出了不少笑话,两人从最初的尴尬相处到最后翠平温柔相待,彼此相爱,特别有意思,结尾时两人在机场相见不相认,翠平一个人抱着孩子在山上等,泪目啦,看姚晨演戏也很舒服,你会忘记她的外貌,只看到剧中人物本身。

再说余则成,外表木讷,内有乾坤,能利用不同的意见达成自己的目的,低调行事,搞定顶头上司吴站长,周旋于矛盾之间,左右逢源,在险象环生的敌窝中斗智斗勇步步惊心也游刃有余,孙红雷演的也很自然,戴着眼镜,低调内敛。

还有一个人物是李涯,他对党国绝对忠诚,业务能力超强,是谍报顶尖人才,在国民党节节败退的形势下,还在专心投入自己的情报工作,最终落了个高楼跌落,暴死走廊的结局,以前从来不知道有祖峰这个演员,是因为李涯才发现他,他的表演细腻有内涵,轻言淡语,不流于表面

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再看一遍潜伏,难得的经典,剧情非常精彩,演员演技精湛。致敬经典

 4 ) 最好的时光

多年以后,余则成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翠平和他去藏金条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他会发现,原来那就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他也许会觉得,他的幸福来自于他无知。他不知道,自己身边藏龙卧虎,而他最瞧不起的投机分子谢若林才是个真正的先知。那些想利用他的人,有的给他灌输革命的美好前景,有的对他强调服务党国的准则,有人赞美他的信仰,有人赞美他的忠诚,这些字字动人的话语后来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只留下谢若林的一语成谶:“这未来和平了,就没有主义了,有什么呢?只有钱。”青天白日旗和五星旗多么不一样,可是分列在蓝色和红色里的人们,“嘴上都是主义,心头全是生意”,两根金条放在一起,谁比谁高尚?(本人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在豆瓣上发表的内容完全是复制粘贴,本人并不明白其意思,故本人不对以上内容负法律责任,请不要跨省追捕。要详查请自己联系原作者谢若林和吴敬中)

他不知道,理想主义不是他们昼夜恍惚的这一生唯一的saving grace,而是一辆把无数人的血和梦撵得粉碎的Juggernaut。他曾对自己保证:抗战结束了,就是个和平的中国。可是,他看到的却是同胞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骨肉相残。他曾在心中默念: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经历这最后一场神圣的战争,就能为我的国和我的人民带来永久的福祉。可是他的身影离去后,没有战士的荣耀,人民的欢笑,国家的强盛,中国人民的泪水依旧是无底深海。如果他在海峡的这一头,是不是他还会为了理想的真正实现与专制、愚昧、饥饿、仇恨与荒谬斗争,他还会不会活下来?可是,他在海峡的那一头,他困守海岛,什么都看不到。悬的以赴,有为者亦若是,信仰,是辨正他手上的血和嘴上的谎言的光明神龛,可是这个信仰本身可以保质多久,可以推敲几次?他以为自己一生最闪光的是正义和信仰,而后人却可能偏偏瞩目他的阳谋诡计,明枪暗箭,并奉为职场宝典细加钻研。

他没有想到过,老天给他送来三个各有千秋的极品女子,一个美丽善良,一个机智泼辣,一个温婉体贴,最后却让自己的下场比她们都好。翠平一辈子都难以走完那道短短的山路了,那左蓝呢?自己曾经用颤抖的声音诵读过无数遍“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声明: 因本人智商奇低,完全不明白以上文字的意思,如果涉及到了低俗的内容,请直接查封原著或者缉捕原作者,切莫查本人IP或派警察来抓本人谢谢),这让人心旌摇动而不惜为之一死的伟大号召,没有让她珍视自己身边的爱人,那么“人民”的水深火热之苦有没有因她的血而解脱?在夜静无人共鸣的时刻,也许他不再能分别,她是真心爱他,还是要让他陪她寻找据说更崇高的快感;她牺牲前的微笑里也许蕴含着幸福,而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不是她以死追寻过的世界?

泪眼朦胧中,余则成体会不到他的幸福。在海岛上,若敌人没有发现自己,就可以继续他的香车,洋楼,小布尔乔亚情调,和失而复得的美女的甜蜜生活,不用在大陆为生灵的疾苦和倒悬的乾坤继续操心;若敌人发现自己,他也可以作为烈士死去,他深知这种死据说“重于泰山”,而不至于在“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里因为说不清的历史问题被批被斗,难以发声地死去——只有人悲鸟血,何尝有人悲鱼血,有声者幸也。

虽然如此,即使信仰是圈套,即使爱情是遗憾,即使金钱才永恒,他演出着爱与死的正剧,让观者都羞惭。在他的青春里,他冒着死亡的危险,怀着最无畏的勇气,亮出无人可敌的大智慧,不用在书斋虚度,不用为名利折腰。最终,他的付出让这个国家与他们梦中的自由国度更加靠近。

那么,等待他的会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吗?或许,他也能够平安活到今天,他会回到这片土地吗?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声明:本文章内容99%不是复制粘贴,本人完全明白其意思,本人愿意对以上内容负法律责任,欢迎跨省追捕。要详查请自己联系本人,谢谢!)

 5 ) 必转精华帖!~~——余则成为什么爱翠平

余则成和翠平,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两个人。甚至余则成的扮演者孙红雷自己也说,最初的时候余则成无法接受翠平,他自己也无法接受。于是,余则成到底爱不爱翠平,如果爱那又是为什么,就成了被议论最多的话题。

我觉得,毫无疑义,余则成是爱翠平的。是爱,不是搪塞敷衍,不是假戏真做,更不是顺水推舟,也不是代替左蓝。翠平没有代替左蓝。余则成把自己的心留出了一块小小的空间,把左蓝放在那里了,没有人可以触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爱翠平,对他来说,翠平和左蓝同样重要,她们各自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虽然她们是那么的不同。

是的,翠平是一个农村姑娘,她粗鲁,土气,没有文化,一根筋,但是,她不狭隘,她不庸俗,她不卑怯。在认识余则成之前,她已经是一个百炼成钢的战士了。在她的语言里,也许没有信仰、理想、主义这些抽象的词汇,就算她曾经在复述别人的话语时使用过这些词,她的头脑中也不会有这些形而上的概念。但是,严酷的战场,亲手赶走侵略者的伟大经历,使她充分地知道自己是在为什么战斗,知道战斗必须要付出什么代价。因此,她有着不亚于任何人的忠诚,她坚强、机敏、勇敢、锲而不舍,还有,她义无反顾。正是这种义无反顾,使她充满了力量。

而余则成是一个有大爱的人。这种大爱,使他能为了一个信仰,一个理想舍出身去,也使他突破了知识分子的局限,穿透粗鲁的外表,不合时宜的举止,土气的装扮,毫无可行性的建议,感受到了翠平身上的这种力量,并且被这种力量鼓舞着,最后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的成长。在听说延安失守的时候,正如对罗掌柜承认的那样,他想到了失败,他害怕失败,他感到迷惘,他有过一瞬间的消沉;而翠平,在听到延安失守的瞬间,马上想到的是应该拿起枪去战斗。余则成用罗掌柜的话给翠平解释了战略性撤退的必要,但是,他没有同时感受到翠平身上那种战士的激情吗?他没有欣赏这种激情的力量吗?我认为,他有。

正如剧中旁白所说的那样,是左蓝给了余则成一种信念,是左蓝给余则成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在到达那个光明的未来之前,包围着他的只有阴冷和黑暗,而在那个阴冷黑暗的世界里,翠平是他唯一的温暖和光明。营救秋掌柜成功以后,回到翠平面前,他无须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他像个考了满分的学生一样骄傲,他毫无防备地说“喝口酒吧”,他放松身体小步跑向酒柜,他被翠平的老白干辣得面红耳赤而不须任何掩饰。要知道,此时他和左蓝已经重遇而左蓝还没有牺牲。但是,囿于身份和纪律,他不可能和和左蓝尽情地分享他的兴奋,也不可能在其他任何战友面前像一个孩子一样毫无节制地庆祝。能够和他分享快乐的只有翠平,因为翠平的纯粹,同时也因为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翠平这个生活上的伴侣。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和翠平同住的这座小小洋楼,已经不再是一座遮风挡雨的建筑物,而是一个家了。只有回到这里,关上门,他才能摘下面具,为自己真正高兴的事情高兴,为自己真正担忧的事情担忧。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唯一安全的地方,他可以喜怒形于色,可以安然入睡,甚至可以喝醉。没有人能拒绝,也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安全,这种温暖和光明,哪怕内心强大如余则成也不例外。

左蓝的牺牲,可以说一瞬间抽空了余则成的所有希望,支撑他的,只有左蓝的信仰,和她留下的那本《为人民服务》所传递的信念。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成为一个殉道者,燃烧自己,缓慢地,谨慎地,尽可能安全地,去实现左蓝曾经给他指出的那个光明的未来。对他来说,没有幸福可言,所有的,只有责任。这个时候,是翠平用她的爱使余则成重新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幸福存在。而翠平的爱,正如她的信念一样,义无反顾,毫无保留,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感染了他,鼓舞着他。翠平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成熟起来的同时,余则成也被翠平的力量鼓舞着,从还多少有些懵懂的,左蓝的追随者,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可以去鼓舞别人和感染别人的革命者。
在和翠平的爱里,余则成无疑是被动的。但是,被动不代表他就不珍惜这份爱,不代表他的爱就不深沉。正因为如此,在翠平说他会装的时候,他才会被深深地刺痛,他才会说“不该这么说我”。对他来说,在这个充满了算计和阴谋的世界里,只有对翠平的信任和依恋才是真的,尽管他不敢承认,尽管他作为一个殉道者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但是他不能否认,也不能忍受别人的否认,尤其是翠平。所以,他说“不该这么说我”,凝视着翠平的背影沉默片刻以后,他又说“我就是个骗子”。所有的矛盾,都在这两句话里。

但是,如果信任和依恋都不是爱,那什么才是呢?

他不敢接受翠平的爱,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爱,但是他无法彻底地压抑这份爱。他会开一些亲昵的玩笑去逗翠平,他会出神地凝望翠平的背影,他会听说翠平病了而慌得忘了关门。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把翠平看作一个特殊的女人,早在那次突如其来的拥抱之前,他就已经把翠平看作一个特殊的女人了。没有月光,没有悄悄话,没有拉手,但是,翠平对他来说确实是特殊的。这种特殊,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拥抱,变得明朗而实在起来。

他不再掩饰,不再逃避。除掉陆桥山以后,他在保密局的办公室里略显无赖地挤到翠平身边,目不转睛地欣赏翠平骄傲的笑脸,拿起翠平的手说和他的智商完全不相称的废话。一部《潜伏》,我连续看了三次,每次看到这里,都能感到幸福从这个男人的心底洋溢开来,充满荧幕,一直涌进我的心底,使我鼻子发酸,眼眶发热。如果说他们身处的是龙潭虎穴的话,那么保密局的办公室就在老虎的鼻子底下,随时可以听到老虎的呼吸。没有拥抱,没有亲吻,没有甜言蜜语,但是这种老虎鼻子底下的,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幸福,却显得愈发美丽和浓烈。

余则成开始对未来有了一种渴望。他为之奋斗,愿意为之献身的那个未来是美好的,没有战乱,没有困苦,一切的阴冷和黑暗在光明之下瞬间消散,空气是由幸福和快乐组成的,所有人都像神仙一样。但是,作为一个殉道者,他并没有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给自己留出一个位置。是翠平,使他开始想象,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他所爱的人一起,像神仙一样,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幸福和快乐,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再由孩子讲给他们的孩子们听。就像他曾经憧憬抗日胜利后,和左蓝一起过柴米油盐的平静生活一样,和翠平的爱使他再次获得了憧憬属于自己的未来的力量。而这个未来,是充满活力的,是由他和翠平,和他们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战友们,以及牺牲了的左蓝们一手缔造的,恢宏壮丽,令人振奋不已。他不再是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那个拘谨木讷,谨小慎微的知识分子了,现在的他,是一个有信仰有理想的人,是一个独立坚强的战士。他要和他所爱的人一起去为那个理想奋斗,并且,享受奋斗的成果。

这可能是余则成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之一,不亚于和左蓝的初恋。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殉道者了,即使仍然在刀刃上行走,也有一种爱的力量,使他可以保持平衡。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要保住这份幸福。因此,在翠平暴露后,他竭尽全力弥补翠平造成的漏洞,做好所有准备以后,轻轻地握着翠平的手,温和而坚定,带着宠溺地说:我不想让你牺牲,我还想跟你一块迎接解放呢。所有的爱和希望,所有的担当,都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所以,当不得不让翠平转移的时候,在翠平留下一个灿烂的微笑毅然离去的一瞬间,失去翠平的恐惧猛然袭来,使他无法呼吸,手足无措,冒险奔向窗口,拉开永远不能拉开的窗帘,贪婪地看着翠平的背影,不愿放过最后一秒。

左蓝走了,信念还在。失去了翠平,所有的温暖和幸福便随之而去。如果说左蓝的牺牲使余则成死过一次的话,那么,翠平就是那个让他重新活过来,并陪伴他成长的人。在他的生命中,翠平无可替代。晚秋不能,左蓝也不能。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怎么能不爱翠平?

 6 ) 《潜伏》——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


《潜伏》是一部以特务为主人公的剧集,用现在流行的语言说叫“谍战片”。但在谍战的后面,它其实讲述的是爱和信仰,从诞生到死亡,又重生的历史缩影,是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

余则成是一名军统特务。军统是个什么组织?今天大多数对它的描述,都会称它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一个双手沾满了共产党和革命者鲜血的特务组织。这样的描述显然缺乏对军统的前世今生有全面的了解。

在第一集里,戴笠询问余则成履历的时候,余答自己是“民国26年参加的上海青浦特训班”,戴点头说:还是特务处时期啊,你有点资格了。

小说作者龙一对军统的历史看来非常了解。民国26年1937年余加入组织的时候,确实还没有军统这个名称,而被称为“复兴社特务处”。所以戴笠说“还是特务处时期啊”。

让我们通过历史,看看虚构的“余则成”加入军统的时代背景。军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招收成员,进行系统特务培训是1938年2月,在长沙的军统临澧特训班。而上海青浦特训班,及松江的“松训班”则在是在此之前的1937年11月左右举办,目的为了在上海周边化整为零,待日本占领后进行游击战。

青浦训练班一开始招收的人员比较杂,后来戴笠亲自视察后,发现报名的有很多满怀抗日热情的青年学生,虚构的余则成也应该在其中。这些学生有知识有热情,于是戴决定下功夫从中培养骨干,派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余乐醒亲自带班。

针对当时日军可能占领上海的形势,训练班学员四百人,主要训练战斗、爆破、侦察等基本技术。没想到八一三抗战很快失败,特训班开班还不足一个月,国军从上海撤退,特训班被迫于12月撤退到安徽祁门。兵荒马乱,沿途许多学员走散了,最后到达祁门时的一百多人成为了军统的核心,部分人上海沦陷后潜入上海组成“军统上海锄奸行动队”,暗杀了张啸林等大汉奸,为抗日立下了功劳。

青训班的学员,和其他后来的军统特务不一样。当时他们受训是为了抗日救国,特训班主要目的是为敌后游击队“忠义救国军”培养中层军事指挥人员,所以需要他们掌握电讯,暗杀,审讯等技能(小说中余是电讯班的,李涯则是行动班的)。青年学生个个都是怀着救国理想加入的,历史上这批人也确实涌现了很多抗日英烈。比如在印缅远征军中著名的青浦班“军统七姐妹”,被日军包围后砸毁电台,宁死不屈,每人高呼一声中华民国万岁!即拉响手雷,跳下山崖,没有一个被日军俘虏。所以片中戴笠视察天津站,看到余则成时说“青浦班个个是勇士”,指的就是这个,

说这些,只为了交代余则成的思想背景。余对左蓝说“我没有什么信仰,如果说有的话,我现在信仰良心,赶走日本人以后,我信仰生活,信仰你”。这话放在青训班成员余则成身上,对也不对。应该说,青训班当年的学生都是相信跟着委员长和戴局长,可以为抗日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所以站长太太多次说,他们当初是出来“革命”。加入训练班后,三民主义的思想肯定会灌输给这些学生,每个人接受多少不一样。余看来没怎么接受这个思想灌输,而同时受训的李涯估计则是在那个时候完全信仰了三民主义和对党国的忠诚。所以对于未来,余则成这样的人不会有太多的思考,他参加的目的为了抗日,反共不是他的理想。李涯则不一样,危害党国的就是他的敌人,信仰促使他成为死硬的反共特务,直到最后“殉国”。

但当抗日走向胜利,国民党迅速走向腐化的同时,余则成的理想和目标迅速消失了。片中在抗日的庆祝歌声中,余则成喝的烂醉,符合这批特务当时思想状况的。刚刚三十岁的他需要在以后的人生中有信仰来支撑,他原来以为和左蓝的爱情可以,但左蓝在这点上和他并不志同道合,而且突然“消失了”。在他能接触的范围里,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追随戴笠反共救国,要么和左蓝一起为新的理想奋斗。国民党和军统上层的迅速腐败,让前者没有意义。余勉强接受了后者。这个时候,余则成身上旧的信仰死亡了,新的信仰出生了。

余则成新的理想和信仰的第一声初啼是吕宗方的牺牲,让他感觉到了这新信仰的力量。但此时的新信仰仍然是脆弱的,剧情于是设计了一系列情节不断巩固它。到根据地见李克农,中共特务机关的最高首长,和戴笠对他的嘉奖赏识形成了平衡。而李克农更注重他个人安危的嘱咐“安全为重,如果出现重大危机,可以立刻停止工作,进入到休克状态,可以拒绝联络员的呼叫,如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可以立刻脱身”让他感到了和军统不一样的关怀。秋季同志为保护他的咬舌自尽,左蓝的再次出现和牺牲,翠平的感情支持,让他最终完整了自己的信仰,决心入党,加入到这些他佩服敬重和爱着的人中去。

剧情在结尾安排了廖三民为保护他的牺牲,以及电台为让他返回解放区深情的明码呼叫,让对新理想的信仰再不可动摇。即使翠平真的牺牲了,他也已成为一个坚强的战士,完成了自己信仰的成长。何况最后离开关头,见到翠平无事,希望让他毫无疑问会坚持下去。

但对信仰的考验没有结束,翠平下落不明,让他陷入了迷茫。剧情恰恰在此时安排晚秋再次以“我们的人”的身份出现,让人相信余则成在未来的潜伏岁月中,会毫不动摇的坚持,只到信仰和肉体分离的那天。

整部剧以和李克农告别为分野,前面是余则成旧信仰死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新信仰已经出生,李克农无疑是他的助产师和守护者。还是李克农的那句嘱咐“记住,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信仰不可以变”。

与余则成的信仰死亡到重生相伴的是他的爱情,和左蓝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也是引他走进新信仰的钥匙。这个爱和他的信仰伴随始终,和生命始终。和翠平的爱,则更多的是同志友情发展来的,倒是应了戴笠的训示“组织即家庭,同志即兄弟”,一段共同的潜伏岁月应该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家庭留下坚固的基础,可惜最后未能成眷属罢了。而晚秋则完全是新生后的爱情,没有信仰的晚秋,再漂亮再年轻也没法让余去爱她,只有她自己新生了,在共同的新信仰下才会有新的爱情。

这就是我对《潜伏》的解读——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片尾的歌词也点出了这个主题: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PS:上溯三代,家族先辈曾参加“军统上海锄奸行动队”,光复后和余则成一样是少校,解放后长期入狱。从家人的传述中知道先辈是为了抗日才加入军统的,家中曾遭日本特务监视和搜查。所以从小就对对特务形象的脸谱化诠释有自己看法。谨以此文告慰先辈和与他同时代战斗的所有热血儿女,特别是《色戒》“王佳芝”原形郑苹如烈士,向那个时代向他们怀抱的信仰和理想致敬。是时候为他们正名了。

 短评

达到国内谍战剧的高峰了。毫不追求猎奇效果,很踏实的片子。除了孙红雷,扮演站长吴敬中、李涯以及陆桥山的一众演员均演技精湛。放眼望去,国企领导一个个都他妈是吴站长……

9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一部少见的精品,能有几部这样的作品,中国电视剧就大大超越了中国电影。

11分钟前
  • 碎岁
  • 力荐

这部剧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传统的谍剧,有一个欲语还说的结局,故事中翠萍的结局是孤独的,一生只能在一座孤山里守着孩子渡过,甚至男主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而最终也会忘记她。所以这还是一部男子主义电视剧,但也映射也现实,那个时代,熟悉的人不熟悉,陌生的人因为信仰走到一起。

15分钟前
  • 孔雀鱼
  • 力荐

为什么翠平不能和余则成在一起!!!我再也不相信组织了!!!

19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结局悲凉,革命的成功以牺牲个人为代价,特别是剧中的两位女性。

24分钟前
  • 一起吃地瓜
  • 力荐

刚刚看完,最感慨的是三个地方:秋掌柜的舌头,廖三民的死,翠平抱着孩子在山坡上等待永远不能见到的爱人。尤其是最后一个。忍不住泪流。无数革命前辈舍生忘死,取义成仁,可换来的是什么呢?看看眼前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和信仰却严重缺失的世界,不知道他们在泉下有知,会不会在坟墓里哭泣。

29分钟前
  • 混凝土
  • 力荐

在内地电视剧还在模式化的时候 这部片子对节奏感的把握已经把其推到了:《越狱》高度。

31分钟前
  • Gavin Gao
  • 力荐

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

34分钟前
  • 铃铛
  • 力荐

所有高管都应该向吴站长学习,所有不够高管的,就学学余副站长,其余,向李涯致敬!

36分钟前
  • 风球
  • 力荐

余则成说:我喜欢潜伏,刺激。。。

39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大部分谍战剧都是男人戏,女性在里面简直是愚蠢的化身(即使质量很好的《悬崖》、《黎明之前》),但《潜伏》里姚晨的角色却很鲜活,虽然也会失误,但人物的思维逻辑是可信的,而且值得尊重。事实上她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女性游击队员,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改变了余则成,坚定了他的信仰。

43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最后一集说明了,打入敌人内部的谍战故事必然只能写到49年为止。49年对于谍战故事而言,就如同童话故事结局的盛大婚礼。至于婚礼之后信仰会不会破灭,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46分钟前
  • 羞猫猫
  • 力荐

结局真是便宜了那个叫晚秋的女人了,可怜的翠平啊!!!

48分钟前
  • DonHart
  • 还行

小眼余则成,大嘴翠萍,老狐狸吴站长,笑面虎陆桥山,忠心耿耿李涯,信仰为天左蓝。每个人都出彩,唯独组织不靠谱。

52分钟前
  • 墨先生
  • 力荐

佛龛是国民党的余则成,深海就是共产党的李涯。这俩我都喜欢,独不喜欢的唯“信仰”二字。然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56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电视剧的成功主要在于编剧。《潜伏》的编剧可以做教科书了,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的前10分钟一般都有一个小悬念,接近中间处解决,再设一个大悬念,快到末尾处解决,结尾再留一个钩子。一个手雷作为伏笔,从第二集埋下,一直到最后几集又用上了,设计很精巧。

60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推荐

真的可以算是中国谍战剧的巅峰了,余则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剧中的演员演技都杠杠的,现在拍的很多谍战剧都演技感人啊。姜伟导演也是真的厉害他拍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很经典,期待他的猎场

1小时前
  • 股神看不懂
  • 力荐

余則成原型吳石,50年在臺灣暴露6月犧牲,電視劇裡的結局政治寓意太明顯了吧?凌晨五點看完這個結局鬱悶得我不得不又找了個喜劇片安撫了一下。。。

1小时前
  • △▲凉度▲△
  • 力荐

目前看过最好的谍战剧,人人有金句。吴站长:时间就是头野驴……

1小时前
  • 寒江雪
  • 力荐

怀念电视剧30集还集集精彩不注水的年代

1小时前
  • mоm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