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动作片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2010

主演: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陈坤,张默,姜武,周韵,廖凡,姚橹,邵兵,苗圃,冯小刚,胡军,马珂,白冰,杜奕衡,李静,胡明,危笑,杨奇雨,赵铭

导演:姜文

 剧照

让子弹飞 剧照 NO.1让子弹飞 剧照 NO.2让子弹飞 剧照 NO.3让子弹飞 剧照 NO.4让子弹飞 剧照 NO.5让子弹飞 剧照 NO.6让子弹飞 剧照 NO.13让子弹飞 剧照 NO.14让子弹飞 剧照 NO.15让子弹飞 剧照 NO.16让子弹飞 剧照 NO.17让子弹飞 剧照 NO.18让子弹飞 剧照 NO.19让子弹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0 20:04

详细剧情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 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长篇影评

 1 ) 《让子弹飞》:姜文,只有一个!

        《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对于中国的商业电影来说,这种完全靠卡司气势和导演个人趣味来征服观众的做法,总觉得有点捞偏门的感觉,这样人力和物力支持,大多数导演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其实葛优和周润发,每个演员拿出来拍个戏票房都能奔着坐一望二(亿)而去的,《让子弹飞》中即使是打酱油的角色都不是白给的,无论人物大小,影片也确实给了角色充分的个性特征和诠释空间,再加上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话题性和人格魅力,有人喊出了四亿票房的预期,算一下加法的话,三位爷一人一亿,群星伙起来一亿,也不是没可能。
        对于无条件喜爱姜文的观众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无论怎么想象其精彩都不过分的电影,如果你偏爱《鬼子来了》那个路数的话,惊喜会更大些。算上这部姜文16年也只拍过四部电影,平均下来跟奥运会和世界杯的频率同步,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可以算做姜文以与文革有关的青春记忆为蓝本的情书式的作品,而《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则更多地体现出姜文以个人趣味为主导的创作方向。《鬼子来了》是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电影,其蕴含的沉重主题和表现上的谐趣性所形成的反差,是能够很好地包容姜文的个性化风格的,并赋予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黑色幽默成分以极大的回味空间。而《让子弹飞》是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编时剔除了马识途原作《夜谭十记》中的阶级对抗成分,于是《让子弹飞》变成了一个类似于黑帮电影的故事格局,主题也被模糊化了,能升华一点的也就是葛优扮演的汤师爷临死前对命运无常的哀叹——刚刚还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呢,谁知道一转眼就到了这步田地。在这样的表意系统下,姜文自恋式的趣味展示略显冗余,不仅信息传达效率不高,也影响到了影片整体推进的节奏。
        看《让子弹飞》是个很嗨的过程,而且从影片开始的段落响起久石让为《太阳照常升起》所做的主题音乐时,我就已经情不自禁地嗨起来了。有影评人说这电影140分钟有140个高潮,我反而觉得问题就出在这里。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张麻子和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之间的拉锯战看似很过瘾,实际上不过是小孩过家家的感觉,一个土匪,一个恶霸,大家对彼此的身份早该心知肚明,猫鼠游戏不是这么玩的,这些交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明星秀场,把这些姜文喜欢的段子和金句串联起来。影片最精彩的是头尾,开局很有气势,而结尾段落对群氓意识的刻画尽管有点反现实逻辑,但寓言化的创作意识是好的,问题出在影片中间部分的桥段在情节和主题的指向性上都不明确,虽然单看每个场面不乏精彩之处,但连缀起来并不贯通,而且略显冗长,一度让我感到疲倦。
        中国的贺岁档电影蛮奇怪的,总是以死亡为卖点。去年有一部几乎死光光的《十月围城》,今年的《赵氏孤儿》中的几大主演也死亡殆尽,而《让子弹飞》从开篇打酱油的冯小刚开始,就一直没断了死人,好在这里的生与死都很欢乐,还不乏荒诞,只是至关重要的张默扮演的老六之死口味太重,估计有些观众会接受不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全国的凉粉销量。其实真正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葛优之死,半截子人了还说那么多话,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
        在我看来,《让子弹飞》远不是最好的姜文电影,但却是最霸气也最娱乐的姜文电影,而且在观影过程中不乏发现的乐趣。虽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从心里喜欢这部电影,毕竟姜文只有一个,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惊喜的,这种华丽丽的野性和自负,是只有在姜文的电影中才能看到的。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中国电影,它可以造一个梦想,但其本身还是成为不了梦想的。

 2 ) 藏得越深,站得越直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
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
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
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特别是矿区有很多马拉的煤车在轨道上跑。后来才有了蒸汽机车。
当然在1920年的中国用马拉的火车还是比较奇怪的,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说点题外话,中国无论拍古装片还是现代片,用的马种基本都是国外的体育用马。中国马个头都比较矮小,皮毛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候看起来觉得很穿越。不过拍电影么,也是合理的。

铁血十八星旗
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现。其中红色与黑色代表血与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九个角指禹贡九州,内外十八个圆点指当时汉族居住的内地十八省(当时东北和内蒙汉人还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义的旗帜。
后来袁世凯加入以后方针从“驱除鞑虏”变成“五族共和”,加之领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国的计划,这个旗就只作为陆军旗。
1920年这面旗除了陆军以外应该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爱这面很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旗帜。

蔡锷和小凤仙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贴两句二人的对话
小凤仙说:“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小凤仙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姜文是很喜欢英雄人物,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电影里人物说“追随松坡将军”,“变成小凤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

开平碉楼
片中的鹅城在广东江门开平取景。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

介错
日本切腹都会有介错人,自裁的人切腹后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艳阳楼
戏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浒好汉子弟杀于其居所艳阳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三、让子弹飞里的姜文

克制
张麻子开始是受师爷劝告没有当场杀掉胡万给六子报仇,后来是在碉楼主动让弟兄们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变得越来越克制。这其实也就是姜文在学着克制自己。也许可以理解为姜文在“太阳”失败以后的一种反思和内省。
可是成熟了以后,也就无法再那么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后,姜文骑着马的背影,是怅然的。

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
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四、说说电影技法

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葛优至关重要,如果最终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亿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码有一半得归功于葛优。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廖凡这次承担了表现雄性气质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语气很不惹眼的用了点北京腔调,效果很好。
周韵比太阳照常升起里水准更高,没那么出格,但是平凡处更见功力,特别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说戏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劲儿刻画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后再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个最后管张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两次看时我都特别观察了群众起义时中间各个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边的几个特别出色。群众表演没有看出假来,这很不容易。

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
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音乐
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五、一点个人感想

自己能看的进去的艺术片很少,喜欢的艺术片导演更是几乎仅此一个,所以也就指着姜文装个逼了。这几年来,自己逐渐被很多事情变得很实际。可是当我看到姜文的片子就会觉得,总有一些情怀,值得保留。

 3 ) 城里的革命,桌上的麻将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是一桌麻将,每个面孔都是一张牌。人生亦如戏,战场如赌场。影片透过张麻子来到鹅城的经历来展现草根阶层的情感状态,他们面对这个黑白颠倒的现实世界的无奈彷徨和呐喊反抗。姜文的电影总是“开篇大四喜”,然后在尾声逐渐走向悲观主义。这种呐喊反抗可以为视为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子弹飞》和塞尔乔.莱翁内的《革命往事》(Giù la testa,1971)有异曲同工之处,革命就是造反,以不公的名义来煽动多数的下层服务阶级,利用匪盗流氓的投机心理来成事。记得过去看到一篇《太阳照常升起》的分析,说导演是把政治历史变迁编织入影片情节的符号隐喻,我觉得《让子弹飞》同样如此。

“鹅城”亦是俄国代表的政权缩影,其影射自然不言而喻,而操控这一政权的正是黄四郎这样财大气粗的“土财主”。

『麻筒子连七对』
张麻子=张牧之,那只流于表面。张麻子抢劫时戴着“九筒”的面罩,九筒也就是九个点,这正好对应了麻子脸。身边的七位“筒子”则是他革命的帮凶,他们是清一色的队伍。抢劫对他们来说只是“吃”的问题,但他们能与穷人“碰”出火花,是一群真汉子和反对暴政的革命者。革命不仅造成现实的巨大伤害,也带来了人性的异化。

『四万字无番和』
片中有一句对话“假麻子:你脸上没有麻子啊? 张麻子:黄四郎的脸上也没有四啊”。如果说张麻子的面孔是九筒,那么黄四郎代表的牌则是四万,家财万贯的四爷。体制下的“鹅城”到处充斥着假惺惺与冤假错案。犯案的官员在公堂上摆出一副“我爸是李刚”的傲人姿态,政权身边的走狗使出贼还捉贼的阴招,百姓被蒙在鼓里,即便他们心里叫嚣着反抗也只能默不作声。就算是把武器发给人民,他们依然不会去反抗,他们已经学会了墨守成规(“抱着武器在家玩麻将”代表了一种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表面上欢乐和谐心理上则满腔怒火)。

“麻筒子”&“四万字”就象那户外艳阳高照的广场与巷子里沉郁的妓院一样,现实世界总是与理想的秩序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姜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些隐喻通过荒诞和接近做梦的方式表达出来,自由不受理性规划的形式。

『汤混子全不靠』『骚幺鸡十八摸』
汤师爷是一实实在在的混子,用麻将牌表示的话亦可以说是“一条”,实乃“老油条”也。贬义的叫法是“两面派”,褒义的叫法是“变色龙”。这种人的腐败潜伏期埋得很深,以至于屡屡得手,即便是查出来他们仍能靠一张“油嘴”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他们的另一专业技能就是包养情妇(刘嘉玲和苗圃是他的情妇)。与此同时,汤师爷夹在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更像是他们的情妇,就好象县长夫人夹在汤师爷与张麻子之间一样,一个是“油在嘴上”,一个是“骚在骨里”,两者皆是皆能游走于上面两种阶级之间且如鱼得水。

『尾声单钓将』
在最后的鹅城段落,张麻子在鹅城与黄四朗斗智,其实他一直在“听胡”单钓将,最后亮出了手里一直没舍得扔的另一张“四万”来策反,致使黄四郎不敢去“碰”这张牌,反而是让张麻子“吃”定了“四万”。

『姜文的自摸』
其实我想说的是“自恋色彩”,为统一麻将风格故用“自摸”代替,当然这部影片从商业价值出发也确实是姜文的“自摸胜利”。其开场镜头就宛若《太阳照常升起》的招牌亮相,姜导钟爱的火车与铁轨,以及铁轨旁盛开的野花。姜文的编导技巧再次显示了他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导演,把这些狂想具象化带进了风沙滚滚的西部世界。他是一位被放大的导演,尽管导演作品才四部,但每一部都是标新立异的精彩之作,对类型的颠覆和杂糅,既有肆意炫技的华彩,也有极其谨慎的匠心和革命美学的风格。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他的电影难以一言蔽之,唯一可以推断的是,他的电影代表了他的一种成长情结。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之后,他尝试走喜剧动作路线的商业大片,这部电影的轻松面貌让人耳目一新,可能年纪大了,对生活的某些心结也得以释解,不再像以往那版严肃、沉重。

 4 ) 看好电影就像给美女脱衣服一样

今天终于看了今年我最期待的一部电影,姜文的《让子弹飞》,看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可能会有些失望的心理准备,但看完之后,当字幕打出的时候,在黑暗中,我默默地流下两行热泪,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不是因为剧情而流泪,我想我之所以会哭只是因为我被姜文的才华、诚意以及情怀深深地打动了。
我一直都觉得,以姜文的才华,拍一部商业娱乐大片儿,是一种浪费,因为大片儿那玩意儿,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用姜文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的话说就是,它的门槛其实很低,姜文还说有些大片儿导演“拿0.2%的精力把这事给你办了,然后他在旁边吃喝玩乐当大款,你在这傻逼似的看着,我觉得这不公平”。
前两天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发大财,切记不要挑战大众审美,哪怕你也坚信大众审美是臭狗屎。因为据说在屎壳郎的国度,只有贩卖臭狗屎的人才能大获成功。”当时是因为某些人的小说而说了这段话,说完这段话,我又想到了中国的电影,中国某些所谓的大片儿导演其实同样也是在制造并且贩卖臭狗屎,他们也因此而大获成功。
记得几年前我在某公司工作,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她对我说:“最重要的是渠道,只要有渠道,你就是把垃圾塞进渠道之中,也不愁卖不出去。”我想中国某些所谓的大片儿导演肯定也深谙这个道理。
还好中国还有姜文、陈可辛以及宁浩这样的导演,他们现在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去拍所谓的大片儿,但他们没有加入制造并且贩卖臭狗屎或垃圾的的电影导演的行列。
蔡国强有句名言:“艺术可以乱搞”,他还说艺术首先是好玩的,可悲的是,中国的很多大片儿导演连乱搞都不会,让他们拍出一个好玩的电影更是比登天还难。而姜文显然极擅长“乱搞”,且懂得如何拍出一个好玩的电影,事实上,即使是在被认为是艺术电影的《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其中也有超多好玩的情节,都有着极强的娱乐性。这次姜文拍《让子弹飞》,他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很下流但却很好玩的情节,而奇妙的是,那些下流且好玩的情节似乎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另外姜文将故事讲得丝丝入扣且不时有意外的惊喜,而这显然又是会让很多中国导演嫉妒得要死的一种才能。看姜文的这部电影,我想起了豆友谢科说的这样一段话:“有功力的电影看下去就要像给美女脱衣服一样,随着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发展,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最后结局的时候再给你一个赤裸裸的惊喜……”
现在在我心目中,姜文就是中国最牛逼的电影导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拍了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成了N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史上最经典艺术电影,且没有之一;后来他又拍了一部商业娱乐大片儿《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同样又成了N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史上最经典商业娱乐大片儿,同样没有之一。
另外姜文这厮不仅作为导演绝顶牛逼,作为《让子弹飞》的主演之一,他的气场以及他的个人魅力也完全压住了发哥和葛大爷。什么是天才?这就是天才啊。

 5 ) 姜文王朝

(本人不是专业的,想法是个人的,砸砖是接受的,一篇观后感没想到被推到首页上,实在是受宠若惊。花60块钱买了首映倒数第二排票,看完电影热血写下这些字,观点难免有失偏颇。

小人物一个,不是枪手,也实在受不起打搅和谩骂。)





子弹飞过大光明,电影落幕,全场起立,鼓掌。


宁财神在围脖上说,他的王朝开始了。

这句话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可以想象。但是国产“大片”自2000年【英雄】开创动辄破亿成本的模式以来,有几部让我们鼓掌起立?我简直数不出来。

电影是如此偏激的需要个人审美去验证的事物,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无感的灰色地带。要么好,要么坏,不好不坏就是坏。

在看哈7的前场广告时,【让子弹飞】的预告片已经把【赵氏孤儿】比得毫无颜面。在一堆烂片扎堆的荧幕上,鹤立鸡群如此明显。我踏踏实实的想,【赵氏孤儿】的票买都不用买了——果不其然。

而我们等一个摆脱固有大片——甚至是畸形大片模式的大片,到底等多久了?!

信奉好的电影只有这几个标准:好故事、好演员、好拍摄。录音、音乐、字幕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主体故事必须说好,打下基础,才能有发挥。但是为什么往往最基本的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就把胶片拿出来发行了?


道德标准是附属物。07年底的【投名状】和【集结号】拼得你死我活,两部片旗鼓相当,但我看完【投名状】心里添堵得慌。故事不是不好,演员不是不好,都好的时候,就看你要输出怎样的价值观了。不是非要你高尚或者大团圆,但生活本来就够阴暗了,下班以后哪怕想轻松一下,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还要带着纠结,何苦?


【唐山大地震】也是一样的道理。且不说故事在许多细节上设置得多么没有必要甚至价值观扭曲,单看人家毁人亡,也让人堵得慌。我们在走出电影院时,同事直截了当的说,幸亏没有带孩子来看。——在中国电影没有分级的制度下,你不知道走进电影院会看到多荒唐多晦暗的电影。哪怕我们独自在家中欣赏着昆汀的各种暴力暗暗鼓掌叫好,也无法坦然接受带着孩子就看到一片血腥。更何况不知为何,贺岁大片总是要走向人死的结局,难道不死你就拍不好吗?


我看【让子弹飞】,是一个很行云流水、明白它在说什么的故事,喜庆、欢快,让人看了舒坦。把幽默黑着说,说得又溜,弹不虚发,一弹中的。不知道剪刀手有没有剪,但是台词的尺度明显很大,简直是公然挑衅。相比【太阳照常升起】里还算含蓄压抑的性讽刺,这回姜大爷简直是赤裸裸的在战斗啊。导演要拍得爽,观众才能看得爽。


英雄主义的梦一直都有,我相信陈凯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在英雄的舞台上。每一部电影都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妥协好了,有的人妥协不好,这就是驾驭各方面的功力。既不要一头跪在制片和赞助商面前,也不要一味沉溺自己的个人主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做法,为什么他能做好,你就做不好?我想娱记的毒辣手稿下,比的不是票房,而是这个。


恰好晚读朱天文的笔记,八十年代她去西安电影制片厂,连看好几部片,田壮壮的【盗马贼】最得她心,反而觉得陈凯歌的【孩子王】用力过猛。她有点类似预言的话,印证了陈凯歌现在的状态: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像是要服侍电影一样。


如果说大学时候我从电影院【无极】里独自走出来,还不知所谓时——甚至真心觉得他有一些要表达的,只是观众不尊重的无法看懂。我宁愿相信,陈凯歌永远是【霸王别姬】那个陈凯歌,张艺谋永远是【活着】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张艺谋。


可是我现在更相信,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由不得他们伤感复辟。我们曾经爱过他们,所以才有失望,宁愿票都不要买,看都不要看。美人迟暮,英雄无力。


2007年秋天,我在广州的电影院里,把【太阳照常升起】看了两三遍。评论褒贬不一,说他英雄主义的梦做得太大。而相比之下,其他人不是做得更大?我觉得自己看懂了,看明白了,也看得不亦乐乎,就会将之定义为一个好电影,实实在在的好电影,评价不容改变。


那一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色戒】。同样褒贬不一。但是它们符合我对好电影的标准,从中我们看得到导演独立的灵魂,即使在商业体制的协调下,也有这一份自持。因此我尊重它们,爱惜它们,无论故事的悲喜。


在看完【让子弹飞】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欢快的故事,奇特的故事,演得过瘾,拍得酣畅淋漓。拍得好是【让子弹飞】,拍得不好,真是【让蛋飞】。如果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三段式还让普罗大众摸不着头脑,那么这部最简单叙述手法的电影,可以让姜文从英雄主义的阳春白雪里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迎接大家的欢呼。

回想一下历史,在大光明的一号大厅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英雄大片,让观众们的掌声此起彼伏,在结束时鼓掌起立?

讨厌他的人还是会说这是冯氏幽默+【无耻混蛋】的拼凑。天下文章一大抄,好的电影是对更好的电影的致敬。可是以彼为由就完全放你的狗屁瞎了你的狗眼了,这和冯小刚和昆汀完全是两码事!


还需要做什么呢?别无可期待,剩下一个姜文,就把他捧上天去吧!

 6 ) 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没想到这个影评会这么火.
看了部分回复,呃...
想转载的朋友随意.
我不是什么马甲 ,也没啥坏心眼,只是个爱显摆小聪明的穷学生而已
我在豆瓣不活跃,但也不是个新帐号.我好歹还写过点书评...就是没人理罢了

至于有同学说我造谣,挑拨,中伤姜文...呃...真百口莫辩,不过你们大概没仔细看影评吧。可能有些措辞确实不当,改掉了。

我会看这电影,写这影评,完全因为导演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爷们中的爷们,让人自惭形秽,又心向往之。

 短评

要是姜文拍完这部电影就宣布退休,他会被封神。

1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三四年前看的,只记得全班人一起笑得跟傻子一样,挺不错的电影

13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推荐

男性色彩过于浓烈,女性全沦为扁平的符号。多处段落过于刻意,不加节制。舞台化气息太重,电影化手法较弱。所谓政治隐喻也欠缺力度。姜文由于[鬼子来了]输给[黑暗中的舞者]就对冯提尔怀恨在心,03戛纳利用评委身份公报私仇抵制[狗镇],斥其为"哗众取宠",结果自己后来拍的片质量比之差远了。(6.5/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承认爆米花式的好看不行么?别分析政治隐喻了不如去分析下百年孤独更给力。这次是冯小刚式的姜文,不是国产大师不是救世主,他是凡客。。。

19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说姜文用力过猛的 那只能说明您受功不够 受用不起!

24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姜文玩出来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放松,或者是太放松了,节奏总有点怪,有些情节也太儿戏。对白也不好,细节不如《鬼子来了》那么智慧,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今年华语片最棒的。或者只能怪剩下那些太面货。请千万一定尽量降低期待。重看一遍,感觉这片舞台味真重啊。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仍然有浪漫的想象、癫狂的审美、极致的表演,然而姜文这次说,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懂,于是他不放过对任何细枝末节的解释。当彪悍的人生开始解释,所以,情怀没了,诗意没了,理所当然。难道所有导演的审美都要假装去迎合观众而连带着水准一起拉低?好吧,那市场胜利了,这下子都能看懂,都能笑了。

28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20210315改五星,当年是真的没看懂,很隐晦,现在回看越来越觉得我不适合生活在现在这社会上了。哦对,为什么回看?因为发现现在很多社会事件拿里面的对白都可以解释。。。。

33分钟前
  • 溴化雞
  • 力荐

“走路不要太快,会扯着蛋。”这是一部溢满荷尔蒙的火药桶,这是一部会带来核动力反应的影片,震撼所有人,并且持续许久。130分钟的影片满是高潮,全场观众从头沸腾到结尾,不断的笑声、不断的掌声。无论哪个演员都表现的十分出彩,台词幽默精致,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唯独缺少一丝控制。★★★★☆

35分钟前
  • Q。
  • 推荐

谁赢他们帮谁,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帮谁,谁就赢。人类不感谢罗辑,同样的,人民也不感激牧之。

39分钟前
  • Bravenough
  • 力荐

这个电影很好玩,重复看会发现很多隐藏线索,麻将面具也很有意思,最后还有惊喜,挺好看的

40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并不是所说的那么出色,被过誉了。横向比很棒,纵向比是姜文几部作品中最差的

41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意图是宏大的,娱乐性十足;但影片的节奏与细节处理都十分毛躁,多处糙而欠缺章法,执行上眼高手低。3.5星。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行了,装逼一次,继段奕宏,姜文再一次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幻想。操,嫉妒周韵。

49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有人问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人民说是他,他说是人民。正确答案是人民,但他若不曾出现,是不会有这个答案的。”

50分钟前
  • 花继续开
  • 力荐

拍个虎虎生风,拍个一日千里,拍个恍若隔世!

51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姜文这种黑色幽默式搞笑时不时会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部尤甚。

56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姜文说,我想站着把钱挣了。他做到了。结尾处的那句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1小时前
  • 顾盼
  • 力荐

牛着逼!

1小时前
  • 于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