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军号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胡兵,张一山

导演:陈力

播放地址

 剧照

吉田军号 剧照 NO.1吉田军号 剧照 NO.2吉田军号 剧照 NO.3吉田军号 剧照 NO.4吉田军号 剧照 NO.5吉田军号 剧照 NO.6吉田军号 剧照 NO.13吉田军号 剧照 NO.14吉田军号 剧照 NO.15吉田军号 剧照 NO.16吉田军号 剧照 NO.17吉田军号 剧照 NO.18吉田军号 剧照 NO.19吉田军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2:04

详细剧情

《古田军号》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影片用真诚的艺术表达和创新的手法,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

 长篇影评

 1 ) 《古田军号》:主旋律电影的突围之作

作者:郭松民

注:本文作者郭松民老师,在豆瓣刊发此文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郭老师的点睛之语,教育更多人。原文转自微博。

2017年,当《建军大业》热映的时候,我曾经开玩笑说,何必叫“建军大业”呢?叫“三河坝阻击战”不是很好吗?因为在《建军大业》中,和“建军”有着决定性关系的“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并没有得到任何表现(只是在影片结束后的“彩蛋”里象征性地提了一下),反而是和“建军”并无太大关系的三河坝阻击战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表现。

相比较而言,导演陈力为自己执导的新片起了一个非常低调朴素的名字:《古田军号》。这个名字朴素得就像一件洗得发白散发着肥皂清香的军上衣一样,但讲述的故事却是真正的“建军大业”!

因为红军就是在古田的军号声中,被注入了灵魂,确立了一系列最基本的建军原则,从此,这支军队就成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百战百胜的人民军队。

《古田军号》一开始,就很有“穿越”的即视感。在2019年春节,闽西客家人土楼火热的舞龙现场,围观的人群中,悄然出现了一个颀长的身影,他身穿灰布长衫,留着长发,含笑而立,看上去好生眼熟,他是谁呢?

他就是年轻的、当年就在闽西召开古田会议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未离去,毛泽东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这是许多热爱毛泽东主席的人民群众愿意相信,也以此来激励自己的一个美好“愿景”,在《古田军号》的开篇,这一愿景得到了形象化的呈现。更重要的是,陈力导演通过这样一个简洁的镜头,于不动声色中建立了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连续的,不是吗?

今天中国的一切幸福与成就,均和这位长衫青年领导的那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有关,也和在古田举行的那场至关重要的会议有关。没有他卓越的领导和远见,“我们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甚至可能仍在黑暗中摸索。

这个镜头是浪漫主义的,体现了电影语言独特的优势,但却让观众触摸到了厚重的现实,导演在这里表现出了很强的历史感,这是那些布满历史裂隙,自我吞噬的影片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古田军号》中,青年演员王仁君扮演的36岁的毛委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眼睛干净明亮,笑起来亲切迷人,非常富有感染力。

如果说古月扮演的毛泽东,演出了毛主席的从容,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演出了毛主席的智慧和“霸气”的话,则王仁君扮演的毛委员,就演出了毛委员的热情、干练,以及“火爆”。

恍惚之间,你会觉得,不错,这就是那位刚刚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上下来的毛委员。

《古田军号》也非常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方式,来表现毛委员丰富的性格和情感世界。红军占领福建长汀之后,终于有条件让部队换上统一的制式军装了,但为了领章的设计,毛委员和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的刘安恭发生了激烈冲突。

刘安恭坚持要在领章上加一条宽宽的黑边,以示对列宁逝世的悼念。但这一方案遭到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反对,认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毛委员也不赞成,情急之下,甚至说出了“这是中国的红军,不是苏联的红军”这样的重话。但是,等到新军装真的要下发部队的时候,刘安恭已经在进攻广东东江的战斗中牺牲了。虽然刘安恭带回的“苏联那一套东西”给毛委员造成过很大困扰,甚至一度使他失去了对红四军的指挥权,但刘安恭的牺牲,仍然令他心情沉重。

于是,毛委员主动提出,领章设计采纳刘安恭的方案,这不仅是为了悼念列宁,也是为了悼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斗争以来牺牲的同志们,包括刘安恭。毛主席的铁血柔情、与人为善、把政治分歧和同志情谊区分开来的领袖品格,在这一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刘安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看了不少,总的感觉,也许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有的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但《古田军号》却令人眼睛一亮。

为什么呢?

在《古田军号》中,我们感受到了坚定的历史自信。

以前的一些“主旋律电影”,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味道怪怪的?重要的原因是主创人员的内心深处似乎存在某种“原罪”或“前科”意识,总是想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做一些辩解或忏悔。

比如,十年前的《建国大业》就借毛泽东之口说什么“我们不懂经济”,“我们是请人家来一起建国的”之类的话,似乎我们党对建立新中国毫无自信,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民族资产阶级身上。

再比如,《周恩来回延安》让周总理默认建国以后的政策是导致农民饿肚子的根本原因,这就把周总理在四届人大时宣布我们已经建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一笔勾销了。

但《古田军号》的主创人员没有这种可笑的历史失败主义情绪,影片当中也没有这种“怪怪的”东西,他们的四个自信不是挂在嘴边上,而是体现在作品当中;

另外,《古田军号》也不是一些人庸俗化地理解的所谓让领袖“走下神坛”,而是让领袖置身于尖锐复杂的党内斗争之中,从而使观众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并不是有了党,有了红军,胜利就会自动降临,没有在党内斗争中正确路线的胜利,没有毛主席领导地位的确立,就不可能有最后的胜利。

《古田军号》的叙事方式,也值得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借鉴。

陈力导演采用了一个今天的年轻人,转述“我爷爷”——一个当年毛委员、朱军长身边的红军小号手——给“我”讲的故事的方式,使年轻观众比较容易地就走近了历史,曾经只能远观的历史巨人,也由此变得可亲可敬,可感可触。

当然,和任何电影一样,《古田军号》也是有瑕疵的。比如,闪回的镜头太多,而且比较雷同,有时会让观众觉得难以区分,战斗场面为了追求壮怀激烈的效果,往往队形过于拥挤;再比如,从陈毅自上海带回中央“九月来信”到毛泽东重返红四军召开“古田会议”,正是影片的最高潮,理应是最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段落,但却表现得不够充分,不够畅快淋漓,结束得稍显匆忙。

但无论如何,《古田军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出现,是令人欣慰的,它不仅意味着主旋律电影开始突围,并且在正确的方向上找到了突破口,也意味着中国电影人的历史自信开始恢复,而这预示了中国电影的光明未来。

 2 ) 你曾经也是一个潇洒的少年

看了这部剧对于我们党的早期革命又有了很大的了解。尤其是年轻的毛主席那飘逸的长发,让我们很受感动,你曾经也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看着那长发感觉有那么点潮的感觉,那么一批年轻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一直勇往直前,一帮有信仰、有目标的人总是充满激情、充满了能量。即使遇到一点点苦难也能继续前行。值得学习!

 3 ) 电影虽烂,历史弥珍

在逐渐以1倍速、1.25倍速、1.5倍速和2倍速观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得出结论,《古田军号》是一部试图摆脱“形式主义”的烂片,诚然这部影片试图尝试一些新意,然而,瑜不掩瑕,观众不买账自然有不买账的道理。 先来说说《古田军号》烂在哪里。 首先,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一个故事。具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已经是一流的导演;而能够hold住大场面,展现鸿篇史诗的,可谓导演界的大拿,不是一般的导演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掌控的。 《古田军号》的导演这次就犯了这个禁忌。看看陈导之前的作品:除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海棠依旧》基本及格外,其他的可谓“惨不忍睹”,多部作品豆瓣分数在4、5分上下,这也基本反映了广大观众对陈力导演的能力和作品质量的评估。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古田军号》不好拍。一是要展现“古田会议”这个关键的转折点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展现毛泽东、朱德两位领导人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是说,要讲好故事,也要刻画好人物。遗憾的是导演在这两方面都没做好。 可以看出来,导演试图通过以小男孩吹军号来以小见大,但看完整部电影,我始终不明白这个男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他既不讨喜,也不让人感动,难道是为了展现毛主席充满爱心、重情重义?还是为了提示人民军队从此吹响进攻的号角?亦或是只是为了片尾老人的出现强行安排?总之,这个男孩和军号的设定,并没有推进情节的发展,有“强行插入”的感觉。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想呈现的太多了,但是可以看出经费不足,没有办法、也没有技术技术大制作;时间线也铺的太长了,又没头绪怎么安排剧情——怎么办?于是,又体现了这个小男孩的作用:旁白。旁白说一会,演员演一会;旁白说一会,演员演一会···这种叙事方式,毫不夸张的说,连小学生都想得出来——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演的儿童剧么? 因为想呈现的太多,所以没有重点。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重点应该是朱、毛二人的冲突和理解,而影片中讲述的小男孩表现好有人陪他玩;毛主席前面说着床板,后面又突然开始打仗,打仗不说,红军全程逃跑持续挨打,是要展现靶场归来吗;毛主席和张素娥聊完天后瞬间疾病全无 容光焕发 大步流星直冲临时医院,仿佛早已预知那个伤病躺在那个地方一样,精准无误的根据北斗卫星的信息直冲过去,并火速让他入了党,全体伤病员登时眼不聋耳不花,包括打着点滴的胳膊伤残的全都举起了手······此等场面,比比皆是。整部电影下来,要么是流水账,要么是混乱的剪辑,无理由的“蒙太奇”,要么就是满满的“套路”,这样的电影,让人怎么忍心看下去呢? 另一方面,在人物形象上,这部电影也有缺陷。近年来,用流量明星来拍主旋律电影的情况不是没有,但这并不代表就是用偶像剧的套路来拍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演员既不是当红鲜肉,也不是资深戏骨,演啥啥不像,时刻提醒观众出戏。诚然,这部电影可能想用新颖的方式来展现毛主席的意气风发,展现毛、朱、陈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像常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青春的活力。但这不代表着就可以没节制的给大特写。好家伙,动不动就意气风发,笑容满面的走在大马路上,干啥呢?做海澜之家广告吗?毛主席整部电影就只会笑和生气,高兴就意气风发轧马路,生气就谁都不理扔东西,这是三岁小孩吗?除此之外,毛主席的配音一会儿不标准的湖南话,一会儿又普通话;整部电影就毛、朱、陈用蹩脚的方言,其他人清一色标准普通话,是普通话已经农村包围城市了吗?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烂片,它也在试图年轻化。 首先在人物形象上,导演试图呈现不一样的、年轻态的革命者形象,他们不再是遵从“样板戏”的套路,他们也有年轻的活力、朝气、热血,也有冲突的矛盾,也有人敢不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也做过错误的决定、也有缺点、也不是一帆风顺生来就是领导人······这都是非常有新意、有进步的。至少在这点上,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它已经强于《我的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不是完全为了交付差事而搞的形式主义。 其次,虽然这部电影是一个“马后炮”,但是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古田会议”这段很多人都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的革命历史。 这段历史,总的来说是围绕着朱、毛会师后的矛盾铺陈开来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再伟大,也如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这就好比一个公司的两个员工,一个是没有文凭但凭工作摸爬滚打出来的实践派,而另一个是文凭高受过正统教育的学院派,两个人都因各自在地方的卓越工作表现,高层将二人的团队合并,承接一个项目,两人都是领导,难免会有分歧,各自的属下也互相看不顺眼,A嫌B没纪律;B嫌A没战斗力,于是部门内部互相斗。一方觉得做项目就要统一领导,提高效率;而另一方觉得这是搞家长制,不民主。各自据理力争,导致局面越来越乱。 在今天看来,朱、毛二人各有对错。在井冈山的固守和放弃问题上,朱德的意见相对正确;而在治理人民军队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见是更正确的。我想,“古田会议”带给当今的中国最重要的意义,一个是领导人之间要互相理解、要从大局出发,另一个,就是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只有听党指挥,才能确保人民军队有纪律、有素质、有执行力、有战斗力。 今天的中国军队,无疑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之师、胜利之师。朱日和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都让我们看到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的极高的纪律性和极强的战斗力,我们一次次为中国军人的风采所感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古田会议所作出的正确决定。 当然,古田会议也让我们认识到,人无完人,即便是国家领导人,也免不了犯错,但是也正因为人无完人,人才鲜活,才有生命力。希望以后的文艺作品,任何荧幕中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做的决定一定正确,做的事一定成功的;希望以后的新闻报道,是全方位多维度的,不是只有胜利召开、热烈反响。 再说回影视剧本身,主旋律影视剧是否有必要?当然!影视剧对于国家历史文化的普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无论是年轻人或者年长的都会买账,如《大江大河》、《战狼》、《红海行动》甚至《外交风云》都是很好的例子。 主旋律影视剧,一定不能随便拍,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片,更要慎之又慎,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成精品,拍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否则,既浪费资源,又浪费钱,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对不起历史,对不起人民,适得其反。 期待看到更多更好的主旋律影视剧,我能和父母家人一起受教育、受感动、受震撼,而不是像一位瓣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单位组织的,睡得很香”。

首经马新青年影评

 4 ) 《古田军号》让我爱上一号男主王仁君

今天带着孩子去看了《古田军号》,感触颇深。对孩子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觉得那些红色历史也更需要当代青年人去关注和了解。其中主演王仁的演技松弛有度,很有张力,表演精准到位,是当今影坛为数不多的实力派演员。加上其高大俊朗,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的外形,更能将毛泽东挺拔伟岸的形象塑造的逼真生动。作为一名青年演员真可谓传承时代精神和红色基因的有力担当。感谢《古田军号》剧组为我们记录了那段尘封的记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5 ) 再评《古田军号》:在路线斗争中表现伟人

作者:郭松民

注:本文作者郭松民,在豆瓣刊发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本片,让更多的人学到郭老师的点睛之语。原文转自微博

01

新中国历史上,1976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份。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这三位中国革命的巨人相继去世,给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巨大空白。

七十年代末,领袖形象开始出现在银幕上,这给了群众以很大安慰。记得那个时候,每当银幕上出现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形象时,黑暗的电影院里往往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从那时起,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在电影、电视剧中表现领袖,早已不再是新闻,但银幕、荧屏上的领袖形象,也很难再激起观众的热情,原因何在呢?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平面化。

银幕上的领袖似乎就是宣传画中的领袖,他生活在一个和谐世界中,得到同事的尊敬和大力支持,他总是在发号施令,总是能够心想事成。敌人有时候会给他造成一些困难,但这只能反衬他的英明,因为这些困难,他在谈笑风生当中就解决了。

缺乏对激烈的党内斗争的表现,缺乏对领袖在这些斗争中承受压力,面对考验,并最终排除万难取得胜利的表现,领袖的性格、人格特质等就不能得到充分展示,就很难在银幕上塑造出真正有魅力的领袖形象。

02

举个例子。英国电影《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形象但塑造取得了很大成功,导演是如何做到的呢?

简言之,就是把丘吉尔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

丘吉尔接任首相后,不仅要面对内阁里仍忠诚于前首相张伯伦的势力,如哈利法克斯勋爵制造的重重障碍,还要应对王室的质疑,同时还必须采取十万火急的措施营救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英国远征军,准备迎接希特勒对英伦三岛可能的入侵。

在巨大的压力下,丘吉尔甚至有些失常了,他在地下指挥中心像一个老妇人一样喃喃自语,靠诅咒希特勒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扣人心弦的电影通常是先抑后扬。

正是因为“抑”的如此之深,所以当丘吉尔最终战胜这一切,在国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激励英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纳粹时,观众的压力也得到了释放,甚至像自己取得了胜利一样高兴——“扬”的也就非常之高了。

至暗时刻

03

《古田军号》的突破,就在于没有回避矛盾与斗争。《古田军号》让我们重温了一个曾经耳熟能详但后来又被渐渐忘记的真理——正确的路线总是在同错误路线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党内、军内争论到焦点之一,就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包括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不要做群众工作?要不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要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建立根据地?等等。

影片开始的时候,毛委员和朱军长已经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来到了闽西,此时,虽然经过了“三湾改编”,但在红四军内部,在毛泽东和朱德之间,关于上述如何建军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更是大大加剧了这种分歧。

如何表现这种分歧,对导演陈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古田军号》驾驭得相当好。

04

有了在井冈山和毛委员并肩战斗、耳濡目染的经历,朱军长对比他年轻7岁的毛委员是信服的,但他毕竟是旧军人出身,还需要并且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变。

陈力导演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表现了这种张力:朱军长抓到了几个偷偷出去抽大烟,还打伤了小号手老部下。对这种严重损害红军形象,破坏纪律的行为,朱军长怒不可遏,他一方面痛斥这几个人是“军阀作风”,一方面又羞辱性把银元摔在地上,让他们用被反绑着的手困难地把银元一一捡起来。

“用军阀作风反对军阀作风”,矛盾吗?的确是矛盾,但却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历史就是这样在矛盾中走来,并在矛盾中逐渐变得清晰的。朱老总正是战胜了这些矛盾,才从一个旧军人变成了“革命老英雄”,变成了备受全军爱戴的总司令。

“苏联范儿”的刘安恭,思维方式明显带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有严重的单纯军事观点,主张军队只管打仗。“中央特派员”身份和对“苏联十月革命经验”的坚信不疑,使他非常强硬,甚至跋扈。

影片中,敌人的“会剿”即将开始,毛委员还在给受压迫最深,受侮辱最重的妇女上课,讲授妇女解放的道理,这让刘安恭既不理解又不耐烦。他不明白的是,除非红军代表一种解放的、进步的、文明的力量,否则绝无可能战胜军事上远比自己强大的白军。

只有毛委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晰、深刻、并且坚定不移要贯彻到底的——

红军必须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也就是说,相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红军必须代表一种更高层级的政治文明,必须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才能救中国。

这时候的刘安恭并没有意识到,离开毛委员的路线越远,失败就来得越快。以后还要流很多血、牺牲很多生命,才能使全党、全军明白这一点。

后来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此时还是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对这个问题认知还相当“混沌”,甚至没有过多考虑。

他最年轻,比朱德小15岁,比毛泽东小8岁,像是夹在两位“大哥”之间的“小弟”。他对朱、毛都非常尊敬,不愿判断谁是谁非,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两人和好——而在毛委员看来,这简直是忽悠他放弃原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才会怒气冲冲地对陈毅大吼:“我不和没有立场的人讲话!”

“八面美人”陈毅

05

单纯军事观点,走州过府,大吃大喝的流寇主义思想和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革命早期难以避免的种种幼稚病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前委内部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竟然在红四军七大上酿成了一场“事变”——毛委员以一票之差落选了总前委书记,而“八面美人”(毛委员对陈毅对批评)陈毅则当选了。

在毛主席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但这些打击都是来自于执行了错误路线的中央。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被自下而上地“推翻”。可想而知这对毛泽东的震撼是巨大的,他离开红四军,到上杭蛟洋指导闽西特委工作,不久他又患上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只得辗转到位于深山中的永定县牛牯扑养病,却又被国民党保安团突袭,几乎落入虎口,以至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认为他已经牺牲,在《国际新闻通讯》上为他发了讣告。

06

毛委员永远不是能够被命运击倒的人。他到了闽西之后,闽西特委的工作很快就变得有声有色,土地改革、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妇女解放等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但对红四军来说,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毛委员的离去,反而凸显了他才是红四军真正的灵魂。失去了毛委员的红四军,出现了“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了”的情况。9月,红四军召开八大,但由于由于没有领导核心,只能无组织地自由争论,开了三天,七嘴八舌,毫无结果。不久,红四军冒进东江,遭遇重大挫败,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牺牲,第一、第二纵队各减编1个大队,第三纵队缩编为1个支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中央决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的“九月来信”(红四军接到这封信时已经是十月底),才有了朱德、陈毅联袂迎接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也才有了毛泽东整军方案的提出和“古田会议”的召开。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正是在激烈的冲突中才显得有血有肉,观众在观影过程的感受不是疏远膜拜,而是为他揪心、为他紧张、为他忧虑、也为他释然,为他高兴。

古田会议上,毛委员粲然一笑,红四军的天就亮了,中国的天也亮了!

林彪(张一山饰)

07

《古田军号》中,张一山塑造的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形象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他始终表情严肃,目光炯炯,作战归来汇报时,先问“毛委员呢?”虽然他是黄埔学生,又是跟着朱德一起上的井冈山,但在红四军七大到九大这段命运攸关到时间里,他始终是毛委员的坚定支持者。林彪的戏不多,但他作为红四军中最优秀青年将领的政治态度,却体现的毛委员在红四军中深厚的政治基础。

08

孙维民塑造的“老裁缝”,则是《古田军号》中的另一大亮点,也体现了编导的别具匠心。

优秀演员总是演什么像什么,孙维民的老裁缝造型,很难让人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中那位亲切、儒雅的周总理联系起来。

红军占领长汀,需要为3000名战士每人订做两套军服,这是一张大单,红军又讲究买卖公平,对一家裁缝店来说,真是好运来了。但事情并没有就此止步,红军的政治理想,红军内部人人平等的相互关系,毛委员的人格魅力,最终使老裁缝带着两个儿子,背着缝纫机加入红军。

老裁缝的选择,就是对毛委员建军思想的一个绝好注脚,实际上也是为影片中的全部争论做了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

 6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团结群众基础……不好拍啊

讲真,自己掏钱购票的话基本不会进影院看这部影片(不排斥主旋律或军事题材,《建军大业》就自费看过),今天是单位组织的。

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也许只是平乏的几段,但背后的内外角力血雨腥风今天一般人看不到,也缺乏主动了解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有价值——很少见到影视作品直接表现军队和党的领导人早期革命时的“权游”与台面上下的斗争。为这份少见,2颗星。

为部分含蓄内敛的煽情段落(李幼斌送纸)和有点动人的煽情小细节(支持革命的人的多元构成、小红军、开场航拍的土楼与舞龙和结尾的阅兵、音乐配合)加1星,为始终贯穿好歹没散掉的脉络“古田军号”1星,为张一山王志飞李幼斌本就有的、甚至胡兵都迸发出来的演技1星。

但前半部分画外音太多(大约是为了配合浓缩紧凑的节奏推进)又尬,闪回频频,领袖非要踏着鼓点用一种江湖似的广告片氛围霸道总裁既视感出场,会师场面非要一遍遍复现那种一脸阳光灿烂直奔镜头的宣传片既视感,让我看着有点儿出戏,扣2星。

总体感觉还不错,这个历史事件、思想政治工作,真心不好拍。电影既强调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性,然后收尾时军民鱼水情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使得这部影片明确了主旨。

真不是革命战争,而是思想工作。

来来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可以作为一次不错的学习活动看起来了啊!

 7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古田军号是以一名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时期,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青年革命领袖带领红军探索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的经历。一开场围龙屋里是新年新气象,当年红军小号手的孙子作为舞龙队的一员,一条火红金亮的长龙翻滚腾跃,喜庆欢腾,真的是太好看了,浓郁的民俗生活,人气冲天,俨然是绝佳的旅游景点宣传片啊,哈哈哈哈。一直通过红军小号手的讲述,才发现这个舞龙对应的是当年毛泽东从前委主席被选下来后,回到这个地方时,当地的同志就是用这种方式给予他支持和鼓励,更加让他坚定群众路线的方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群众基础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这里毛泽东走遍了乡乡村村,通过缜密调研写出了几万字的方案,在绝境中探索出了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之路。

 短评

放在红色影片的范畴中来谈,制作还是不错的,有年代电影质感。朱毛领袖组CP,也显示了创作者的年轻化心态。事实上,全片最有活力、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红四军毛委员与朱军长经常意见不合而吵架,陈主任则作为和事佬来劝架。这些斗嘴的戏码,拉近了与当下观众的距离,增加了电影的亲民效果,也略为缓解了片中历史过度的沉重感,增加了观赏性。其他方面则还是落于伟人英模片的窠臼了。此外,主角的配音非常尖锐刺耳,让人容易出戏。而贯穿始终的画外音旁白也显得聒吵与多余。。。

3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4分钟前
  • 深水怪
  • 推荐

今天单位组织看了 颠覆红色电影在我心中的印象 发自内心全五分!!👍🏻剧情无任何尿点 感情和叙事无任何累赘 两个小时的电影 一个细节不落认真又感动的看完了😭😭😭

5分钟前
  • ୧⍤⃝ 🌁୧⍤⃝❄️୧⍤⃝⛄
  • 力荐

导演的问题,各方面还是弱。打仗堆人还是不改。可惜了题材。

9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还行

出乎意料挺不错的 一开始以为是一般红色宣传式的电影 但是情节把控的很好 这种有活力的历史片会吸引年轻人来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

13分钟前
  • 香菇丶
  • 推荐

让评论区的毛黑们继续继续黑吧,他们进行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企图将一个把一毫无希望,任人宰割,愚昧麻木,毫无凝聚力的待亡之民族在二十多年间凝聚成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的圣人,东方的红太阳,拉低到他们那种猥琐鄙俗,自私自利的天生小人水平的宏伟事业,我们应该体谅他们的不易

17分钟前
  • BXI
  • 力荐

不一样的陈毅同志

19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推荐

剧情视角新颖,以一个小号手为切入点来讲述这一段革命征程,而本片的几段精彩的对话也是让人记忆犹新,不过整体来说略显无聊,而且几位主演演技不太行,特别是毛主席演的有些油腻,配音也让人有些出戏。总体来说,主旋律电影拍成这样也算是可以了,比前段时间的「八子」强多了。

24分钟前
  • 胡闹君
  • 还行

毛主席的思想是1,其他都是0,信共产党前提应该加个“中国特色”,伟大领袖毛主席保佑,鼠年国泰民安!

28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推荐

争论戏的台词写成过家家的拌嘴,真的不是黑?

3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为什么对红色电影的戾气这么重

33分钟前
  • 坚古
  • 推荐

红色片一样可以好看

37分钟前
  • 木·子鱼
  • 推荐

本片另辟蹊径,没有像普通的革命电影聚焦于战争,没有以一个旁观者,一个上帝的视角讲述故事。反而聚焦于思想斗争,用一个亲身经历者带有自己主观感情去讲述。这是让我意外的地方。但是本片也有些许的不足,个人认为毛主席的发型有点太飘了不稳重。林彪也没表现出他自己特有的猛进冲劲。不管怎么说支持吧

40分钟前
  • 小和大大
  • 推荐

朱毛之争戏剧性很足,那场争论戏因刘安恭而起,陈毅躺赢,太逗了。

44分钟前
  • 格子
  • 推荐

配乐难听,剪辑无聊,台词差劲,仅仅就叙事还稍微能看,但还是过于贩卖情怀,无谓煽情。

49分钟前
  • ふじわら ちか
  • 较差

陈毅:润之不在的第N天,想他…

54分钟前
  • Shrekkkkk
  • 还行

说实话,能把主旋律拍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尤其是不回避领袖之间的矛盾,展示出红军初期的艰难,就冲这点就值4星。缺一星是故事还是讲得不够好,把朱德的形象美化的比较多,锅都甩给了刘安恭,但是也能理解。

55分钟前
  • 上邪
  • 推荐

整个电影视角特别奇怪,一个号手却知道所有军事秘密,每天关心朱毛两人是否开心生气,领导之间争论像拌嘴斗气,陈毅变成了一个和稀泥的,bgm像非洲动物迁徙,战争场面像照相……观众不是反感抗日剧,就不能好好展示军人风貌吗?多一颗星给朱德军长的演员

58分钟前
  • 摩尔加纳
  • 较差

这是一部集艺术和战争为一体的影片 仿佛就是应时而生的 恰逢建国70周年 重温这样题材锤炼我们每一个人的赤子之心 一部史诗类的巨作 导演用新颖的方式讲述一个传统的故事 呈现手法的新颖代表着红色影片与时俱进 站在当代观影者的角度出发 体现了其迎合市场和大众的换位思想 不落俗套 求变求新的完美诠释

1小时前
  • 李小庫
  • 推荐

就想问问张一山你看看自己像个干革命的么……一看演员表,果然!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