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波士顿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凯文·贝肯,约翰·古德曼,米歇尔·莫纳汉,J·K·西蒙斯,梅莉莎·班诺伊,亚历克斯·沃尔夫,欧阳万成,瑞秋·布罗斯纳安,埃里卡·麦克德莫特,克里斯朵夫·奥谢,文森特·库拉托拉,詹姆斯·科尔比,迪牟诺罗凯茨

导演:彼得·博格

 剧照

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2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3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4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5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6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3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4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5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6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7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8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19恐袭波士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12:04

详细剧情

  影片聚焦于2013年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是继《伦敦陷落》《深海浩劫》之后,又一高口碑灾难巨制,该片真实还原了在波士顿恐袭发生后,FBI、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凶,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英勇事迹。

 长篇影评

 1 ) 他们都不只是数字

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2点50分,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发生两起爆炸,目前已经有四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8岁儿童;141人入院治疗。奥巴马就爆炸事件发表讲话,表示联邦调查局将其按照“恐怖主义行径”来处理,任何针对无辜平民使用定时炸弹的行为都是“恐怖行径”。

四年前的袭击事件,最终留在历史的长河里的,可能就只剩下这一句话:某事某分,某个地点,爆炸,死伤多少人。标准的新闻报道格式,时间地点事件影响都有了,可是似乎还缺了什么。

这句话里缺少的部分,彼得伯格的电影把他补齐了。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曾经鲜活的生命,而每一条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罹难者,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伤亡数字而已;救援者,也不应仅仅是以数字计的投入警力。除了奥巴马,这句话里,更应该被关注的,是“平民”。

每个人,在4月15日下午汇聚到赛道终点之前,都有各自的生活,或美满,或和顺,或坎坷,无论是怎样,但这些生活都充满希望。

年轻的杰西卡和帕特里克夫妻,住在狭小的公寓里,美丽善良的杰西卡工作时看护的老太太去世,老太太生前托老伴儿将一个漂亮的挂坠送给杰西卡,感谢她在她最后日子里无微不至的看护,杰西卡回家将这美好的物什与帕特里克分享,两人共进晚餐,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爱国者日。

普通的校园警员肖恩,爱慕着麻省理工大学的高才生李,他约李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去看乐队表演,并保证能拿到十张票。肖恩的兄弟们都不看好他的暗恋,天才少女又怎会看上没什么学问的平头小伙。可是李会在无人的走廊里悄悄握着肖恩的手,会告诉他自己一定会同他一道去看球赛,两人美好的恋情似乎呼之欲出。

老练的汤米,脾气火爆,原本应该升级为警长的他却因为打人事件不得不接受处分,处分的最后要他在爱国者之日当天穿着黄衫在马拉松终点处维护治安。他并不喜欢这差事,好在他还有爱他的妻子,会在他清晨出门前给他一个拥抱和亲吻。

年迈的杰夫警长,保持年轻人都少有的幽默感,每日清晨开车去附近的便利店为自己的老伴买松饼,细心的他会将未吸完的烟头留在便利店门口的窗台上。

刚刚买车的华人留学生丹孟,热爱运动,会早起沿着穿城而过的河流跑步;在和餐馆老板推荐自己的外卖APP的时候邂逅性感迷人的姑娘,恰好爸爸妈妈好像才在不久之前催促自己找女朋友。

爸爸带着坐在儿童车里的儿子在爱国者之日的清晨来到马拉松附近的街道,他们要一同去看妈妈跑马拉松,儿子看上去很兴奋的样子,爸爸推着儿童车缓缓消失在人群里。

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平民”,他们之间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互不相识,他们也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在未来的几十个小时之中被改变——有的人会丢掉的性命,有的会失去的双腿,有的会痛失爱人。但是在影片刚刚开始的这一刻,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告诉我们,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他们都有未来,有希望。

甚而连制造这起恐怖袭击的两个人也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反派符号,他们是兄弟俩,哥哥有妻女,弟弟有同学。他们也非生来邪恶,弟弟会逗哥哥可爱的小女儿。他们在爱国者之日前有计划的准备、对着“教学视频”制作自己的炸弹。

爆炸的发生,仅仅在一瞬间。混乱的场面,最初不知所措、而后慌张四散的人群,滚滚而来的浓烟,震耳欲聋的爆裂声,满屏尽皆断肢和残臂,伤者鲜血淋漓,失声痛哭,刹那间哀嚎遍野。

杰西卡和帕特里克在第一颗炸弹的旁边,最先从昏厥中醒来的杰西卡忘记了自己受伤的双腿,镇定的为旁边的帕特里克止血包扎,两人紧握双手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受伤的儿童坐在儿童车里撕裂般的哭嚎,他的爸爸倒在附近的血泊里,爸爸看向儿童车里满脸是血的儿子,眼里尽是悲伤;老练的汤米第一时间呼喊救护车和支援,来往于两个爆炸地点检查伤员,帮助安顿流血受伤的民众,他在行道树下看见盖着白布的8岁孩童的尸体。汤米说,我们不能将他的尸体随随便便的扔在这里,我们会派个人一直陪着他。

那是整部电影里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无名的警员,默默陪伴在死去的8岁儿童的身边,直到夕阳西下,所有人群都散去,他沉默无语,面对这盖着白布的孩子。救护车最后一次开来,带走孩子的早已冷去的尸体,他面无表情的对着孩子敬礼,救护车斑斓的红蓝灯合着夕阳在他的脸上闪耀。

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哪怕你已死去,也要让你有尊严的离开这个让你生而为人的世界。

有时候,我会觉得《爱国者之日》更像一部群像戏,你无法准确的说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有故事,他们不是无缘无故的突然出现在这个时空,他们的到来像是一种使命和一种注定。

老练的汤米熟知波斯顿的街道地形,迅速帮助FBI找到街边摄像头抓拍到的嫌犯。兄弟俩为了完成自己心里的圣战计划,在行将暴露之际带着做好的炸弹准备驱车前往纽约。途中偶遇在偏僻街区独自巡视的肖恩,哥哥让弟弟去抢过肖恩的手枪,肖恩抵死不从,拼死反抗,在两人抢夺之际哥哥三次近距离对着肖恩开枪,夺取肖恩的生命。虽然肖恩顽强的抵抗赢得了时间,足够周围的居民发现他们并报警,但他还未同心爱的姑娘李看完演唱会,也永远没有机会表达他的爱意。

兄弟俩因为行踪暴露,抢劫了丹孟的新车,并将丹孟作为人质,挟持着他一起开车继续前往纽约。丹孟机智果敢,在加油站成功出逃,并立即报警,将兄弟俩的计划和行程都告诉了前来加油站的汤米。虽然丹孟丢掉了他的新车,但他还有机会回家和父母团聚。

巷战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幽默帅气的杰夫警长凭借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在双方厮杀的不可开交之际选择从侧面包抄,成功击中哥哥的腿,哥哥在和杰夫警长厮杀中掩护弟弟逃跑,并最终死在弟弟的车轮之下。警长杰夫完成自己在这史诗般的一战之中的作用,喘着粗气说,我真特么需要戒烟了。

弟弟最终毫无悬念的被捕获。

电影的主旋律性可能很强,最终还要灌所有人一口浓浓的鸡汤,正邪对抗、爱恨相争,当邪恶向你袭来,唯有爱是你可以反击的武器。抛去这一层借由汤米之口说出来的显而易见的价值观不去谈,我更欣赏的是彼得伯格没有借由角色之口说出来的价值观——生命值得尊重,不论是死去的,还是残破的。杰西卡和帕特里克在医院里相遇,两人都做了截肢手术,他们是那141个受伤者之二,那剩下的138个呢,他们是否也和杰西卡、帕特里克一样,在灾难之后还能勇敢的面对自己受过了伤害、可能不完整的生命。

肖恩和那个不知名的8岁儿童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除了在广场献花的人们,至少还有少女李和那守护了儿童一整天的不知名警员,他们将永远牢记这两个逝去的生命。愿剩下的6个生命也被牢记,不仅仅是以数字的形式。

 2 ) 让我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爱国!

我相信这个观点绝大部分观众都认同:好的电影绝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输出方式。而意识形态本身却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这也解释了瑞芬斯塔尔为纳粹创作的《意志的胜利》为什么是一部优秀影片,而《建军大业》却是一部烂片。就像绿绿们也同样可以拍摄宣传意味浓厚的优秀影片,并不会为真主的血腥而否定全片的价值。恰恰相反,最垃圾的电影往往连个可输出的意识形态都没有,通篇都闲扯淡逼,生搬硬套拼凑出一个所谓的“故事”,可是当你分析起它的价值观时,却是似是而非的。就像如今中国的社会现状,堕落的源头就是“不明确”,是非不明确,审美不明确,连善恶都不明确。就像剧组那些自以为通透的中年男对我的“循循教导”:年轻人,做人要圆滑。

圆滑个屁!我就是个小演员我需要什么圆滑?我就混口饭吃不用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甚至狼狈为奸勾心斗角只图个上位机会,而且我早就知道在真正有资源优势的对手面前,所有这些伎俩手腕加起来都顶不上个屁用。也许绝大多数中老年男都被《三国演义》洗脑了,真以为出身底层只靠耍手腕就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命运呢,其实世间就寥寥那么几只黑天鹅,绝大多数都是凡尘里的一缕烟,错觉,完全是认知上的错觉!当我早早明白了这一切,我也就早早放弃了圆滑,我知道我这一生可能很大概率“不成功”,所以我只期望能活出自己,让自己有模有样,有情有义,更重要的是:有个属于自己的“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审美观。对就对、错就错,不存在又对又错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那都是无耻的人想混淆视听的人在给自己找借口!

《爱国者日》就有明确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没什么新鲜的,往大了说是老生常谈: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也可以换种说法:“爱是战胜邪恶的唯一手段”,但也完全算不上“新”。重要的是它很明确,并且贯穿始终。它不回避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邪恶的载体是穆斯林,政府向公众刻意隐瞒案件细节甚至一度忽略了原本应该被密切注视的恐怖分子,只为了不激起反穆斯林的情绪。光这一点,也许再过二十年中国电影都做不到!(想想75,我家亲戚是亲历者,残忍血腥程度举世罕见,竟然连个纪录片都没有,就更别提主流叙事电影了)

为什么会这样?实在让人愤慨!这种往往会铸就伟大电影的重大社会题材中国就根本没人敢拍!你说中国的电影人憋屈吗?公平吗?别老拿伊朗电影说事了,实际上它们根本不行!除了少数几个天才导演的那几部屈指可数的文艺片,伊朗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连个屁都不算!因为他们的审查制度就决定了,他们的电影工业根本发展不起来!电影工业不发展,你拿多少个电影奖项都没用!你还是落后,还是无法占据意识形态输出的高地!文艺青年确实喜爱伊朗电影,但那就那几个中国文艺青年也扶持不了整个工业体系,这是最最简单的道理。

中国不缺乏阐释明确价值观的优秀电影,但这样的电影目前却不是市场的主流。我们的爱国主义电影根本就没有揭示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包括《战狼2》。在很多电影里,包括在观众的心中:爱DANG就是爱国,爱ZHENFU就是爱国,爱人民解放军就是爱国;但面对自己的国人:谈不上爱;面对杀中国人的老外:谈不上恨;面对被屠宰的宠物却热泪盈眶。这就是你们口中所谓的“爱国主义”。

国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也不是一个虚伪的概念,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你不爱这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却宣扬自己爱着这样一种口号,那这种“爱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欺欺人吗?你对身边的人完全没有爱,还能自诩为“善良”吗?你对屠戳你本民族同胞的暴徒和倾力打压你民族上升的罪恶势力完全没有仇恨和反抗意识,却只有惧怕和“自保”,你还谈什么“爱国”,谈什么“公义”呢?

 3 ) 故事讲的完整、细致

《爱国者日》讲述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对恐怖分子没有过多的表述,就是很直接很主观站在波士顿的视角,讲述整个城市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大家因爱而付出的努力。全片没有炫技,也基本没有特效,但仍然很感人!ps:片中美国相关部门人员审问犯罪嫌疑人妻子的戏感觉有点美化美国政府了,不太相信那种情况下,他们不会用一些非常手段!

 4 ) 中国留学生成英雄,逃脱恐怖袭击,紧绷2小时还原真实爆炸案

中国留学生英勇协助破案 文 | 王俊俊 《恐袭波士顿》这部电影,是根据2013年震惊世界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改编,曾执导《深海浩劫》的灾难片好手彼得·博格执导,详实的展现了爆炸案发生后FBI、警方、民间如何在第一时间将凶手缉拿归案。 这部电影前几天,与DC的《正义联盟》同时上映,但是比《正义联盟》好看多了,平民英雄比超级英雄更动人,更真实。

这部电影质量非常高,在豆瓣也迅速拿到了8分+的口碑。 很多人看完后都说,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电影。

下面,我详细的为大家介绍此真实事件,以及电影的评价。

真 实 揭 秘 2013年4月15日,全球最古老的马拉松年度盛会”波士顿马拉松赛”在爱国者日如期举办,但却没能迎来第117次完美谢幕…. 两名恐怖分子潜伏在观战的人群中,先后引爆了藏匿在终点线附近的两枚土制炸弹,当场造成3人死亡,逾260人受伤,爆炸现场犹如人间地狱;刺鼻的硝烟,伤者的哀嚎,慌乱的人群,血染的星条旗,弥漫在空气中的死亡气息让这场爆炸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三位遇难者中包括一位中国留学生,和一位8岁的儿童)

在FBI确定嫌疑犯后,穷途末路的两个恐怖分子随即劫持了一辆奔驰SUV,并绑架了车主作为人质。 而这位人质正是本案的关键人物—就读于波士顿东北大学的工科男孟盾!

回想起2013年4月18日那一晚的九死一生,孟盾至今心有余悸:“这是我这一生最令人恐惧的一刻。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难的决定。” 当时的孟盾被黑帽子拿枪指着头:“你知道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吗?你知道是谁干的吗?我干的!我刚刚还杀了个警察!”在和两名暴恐分子相处的一个多小时中,孟盾得知两人下一个目标便是纽约时代广场!

在行驶至一家加油站附近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孟盾打开车门飞奔至附近的便利店,并在门内放低身形并将门死死拉住,同时请求店主拨打911。在警方赶来后,绝处逢生的孟盾向警方提供了奔驰SUV的GPS密码,他落在车上的手机同样为警方提供了车辆定位,直接将搜索范围缩小至沃特敦一带。 (真实中孟并没有提供GPS密码,这一段为导演调侃亚洲人对数字天赋的幽默。) 孟盾的勇敢,沉着,当机立断在事后收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 “反恐英雄”。然而,谈起那一晚的虎口余生,孟盾却说到:“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我只是想再见到我的父母和家人,想救自己一命,想继续追逐梦想。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冲在前线和恐怖分子交锋的人,和那些坚强活下来的受害者。” (华裔演员欧阳万成在片中饰演了孟盾这一角色。)

2013年4月19日的午夜,循着孟盾提供的关键线索,波士顿警方很快便和黑白帽两名恐怖分子展开了激烈交火,300发子弹伴随着土制炸弹的轰鸣响彻夜空。 由于事发突然,所有处在交战区域内的居民都受到了战火的波及,15名警员在这场交火中受伤。情急中白帽子竟一脚油门碾压过了自己的同伙逃逸,事实上两人在行动前就已商量好宁死不降。最终白帽子驾驶奔驰车逃离现场,黑帽子在医院中不治身亡。 随后通过调查两人遗留在现场的本田车注册信息和黑帽子的指纹信息,警方终于确定了这两个恶魔的真实身份—“白帽子”名叫焦哈尔·察尔纳耶夫,19岁。“黑帽子”则是他26岁的哥哥—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 19日清晨,沃特敦居民接到了911的电话通知,要求他们在家中避难并随时接受排查。

最终,警方在一艘游艇中找到躲藏的弟弟,并将其活捉。 电 影 评 价 这部电影评分高,是因为这部电影拍的是真的好。有料,有功底,内容丰富。相比之下,题材,恐怖袭击,中国英雄反而是其次了。 所以在看完电影后我不得不说一句,真是一个扎实的导演。除了太喜欢煽情。 首先从剧本来说,这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这样的剧本改编首先就得过硬,不能跑偏夸张。任何夸张的电影最后都会成为过往云烟的噱头而已。

其次,在一部电影中,真实记录摄影和影像,加上高仿的手持摄影,交叉,错叠在一起,真的非常突出导演的调度和功底。对剧本,对演员,对剪辑和摄影师。 这样一部情节紧凑,真实的监控摄像头和摄影,写实却注重细节,全程紧张,改编有度的电影下,没有一个多年经验而且用心的导演,是无法完成的。 而除了介绍每个角色的生活和背景,除了营造恐怖袭击的过程以外,我是真没想到这个导演对枪战和爆炸的戏也拍的如此好。

我原本以为这样的案子最后就是,很平淡的没有过多抵抗的就结束了。而看到中国学生孟被绑架的时候,那个气氛和紧张,那个演技真的让我全程投入了,我事先就知道这个学生最后逃走安全了,可我还是在看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这一点,我一直以为他死定了,一直到加油站买东西的时候我才想起来。 而后的枪战中,写实的高潮戏和精彩却不过分的爆炸场景,加上丢锤子,乌龙射击这样的黑色幽默穿插,如果不是恐怖袭击我都恨不得为导演鼓掌了。

下面说几个细节,大家感受一下 (时间不分先后) 一、 后赶到的警察误把主角的车当成恐怖分子的车射击,直接开枪射击。这可是差点闹出人命乌龙的,然而因为当时急着追疑犯,都没有发作。这就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会有时间给你大吵,吐槽或是幽默的。 整个电影本身就是真实记录的影像和高仿交叉剪辑而成,而且剧情和表演都特别真实。而在这一刻,可能是整个电影给人真实感最强的地方了。

二、 中国英雄留学生孟的表演,真是相当的好。那个紧张,还有满脸的汗,以及最后决定逃跑的时候,取下眼镜的表情,真的是好莱坞少有的,正面形象,中国英雄。而更重要的是,这是真实改编的。几乎所有的台词都和真实的孟的台词一样。除了两句。 1.在车内孟听说他们是穆斯林后,说了一句中国也有很多穆斯林,但我们都很团结。 2.孟全程没有说脏话。和电影里不一样。

三、 在夜间枪战那场戏里,也就是全片的高潮部分,有个人冒险从家里出来说,嘿,我这有把锤子,你去弄死那些恐怖分子。然后真的扔了个锤子。 这个剧情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导演想营造出一种全城团结一心的气氛,另一方面看起来无厘头的锤子在最后大家子弹打光了的时候,还真的起到了作用。

以上是三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然而我想说这部电影的细节远不止如此。开头介绍每个角色的过程中的铺垫,最后都有一一对照,甚至还有真人的采访,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用心。 真的把一部纪录片改编的电影拍的特别紧张特别精彩,真的很扎实。很难得。尤其是整个电影做的面面俱到,剧情和人物方面每种元素都让人感觉顺畅,每句台词和镜头都饱满,配乐演员等等。这样一部电影有这样一个导演实在是有幸。

然而片子还是有三个缺点。 一个是虽然很写实了,但是每个重要场景主演都出现,就在这部写实的片子里感觉有点扎眼了。 二是导演为了突出波士顿的团结,做了许多刻意的事。比如让中国英雄学生说脏话,比如让医院里人情味饱满的不像话,比如扔锤子等等。合在一起品味的时候,感觉自己不是波士顿人都有一点不好意思~ 三是太主旋律了,结尾太多爱了。导演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冷静克制的,但在结尾就有点崩不住了。各种鸡汤加上真人采访加上各个地方警察支援,显得有点假了。 当然,这不代表我没有感动,说真的,电影里很多地方都让人忍不住的代入情感,不管文戏武戏都是非常棒, 总结,我觉得这个导演是非常好的,如果能突破自己的套路类型,想必肯定会拿奖。希望看到他拍一些更出名更有成就的作品。

而我也要为孟盾喝彩一声,现实里的英雄,比漫画里的超级英雄,更值得尊敬。 如果大家计划去电影院,推荐不可错过了这部好片。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完

- 世上最孤独的读书俱乐部 - 好书,好电影,好生活,快来加入我们~! 商务合作请留言

 5 ) 被劫持中国少年的真实经历

此文被发表于2013年5月1日,也就是爆炸案后十来天~


http://group.mtime.com/hong/discussion/2521466/

一个真实的故事 命悬一线 —— 波士顿爆炸案被劫持的中国小伙讲述自己的经历 转自译言

丹尼是位身在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创业者,今年26岁。上星期四晚上他正开着自己的新奔驰车在路上。快到11点的时候,他收到了一条短信,于是他把车停到布莱顿大道的路边回短信。就在此时,一辆旧轿车做了个急转弯,吱的一声停在了他的车后面。一位穿着深色衣服的男子下了车,来到他的副驾驶车窗前。
       那人敲了敲玻璃,急促地说着什么。丹尼听不清,于是降下了车窗那人随即探手进来打开车门锁,拉开门坐进了车里:他手里挥舞着一把银光闪闪的手枪。
“别干傻事。”他冲着丹尼说道。他问丹尼知不知道星期一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新闻。丹尼一直在留意那个新闻,他知道不到六小时前刚刚公布了犯罪嫌疑人的模糊照片。
“那案子是我干的,”那个男子说到事后确认他就是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我刚刚还在坎布里奇杀了一名警察。“
他命令丹尼继续开车向右拐上福特汉姆路,然后又向右拐上联邦大道。一场从星期四夜里到星期五早晨的冒险就此展开。对于丹尼来说,这段时间漫长得令人痛苦,他感觉死神的手就象一副铁钳向他紧紧压来。
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丹尼作为由察尔纳耶夫兄弟主导的、广为人知但此前却又语焉不详的劫车案的受害者,填补了自4月18日晚上近10:30麻省理工学院警官肖恩·科利尔被杀,到第二天凌晨1点沃特顿枪战结束之间的最后一段时间空白。丹尼要求我们只用他的英语名字来提到他。
那一夜的故事简直就象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交织着令人惊悸的动作场面与黑色幽默,以及平常得近乎荒诞的对话。这不禁让人想到,车里的那几个男子是多么的年轻。从姑娘到学生的引用卡额度、从奔驰ML350车和iPhone 5的妙处到如今是不是还有人听激光唱片所有这些话题,在这个星期四晚上,都被这两个26岁的和一个19岁的小伙子在开车转悠时聊到了。
在丹尼口中,这是备受煎熬的90分钟。开始时,弟弟焦哈尔开着第二辆车跟在后面,后来察尔纳耶夫两兄弟都进了奔驰车,他们在车里公开讨论开车去纽约的事。不过丹尼听不出来他们是不是打算再做一次案。在这整个过程中,他听从了他们的指令,但同时也默默地在心里分析着每一条威胁性的命令、每一段偷听到的对话,想要找出他们可能想要在何时何地杀掉他的线索。
丹尼回忆起自己当时想过:“我离死不远了。”在这一刻之前,他的生活似乎蒸蒸日上:从中国中部的一个省到美国东北大学读研,再到在肯德尔广场有了自己的新创公司。
“我并不想死,”他想。“我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
在经过一番曲折周转,穿过布莱顿、沃特顿、又回到坎布里奇后,丹尼在纪念大道上一处壳牌加油站终于抓住机会逃生。给他的命运带来转机的是四个字:“只收现金”这四个字从没有象此时这么受人欢迎。
当时,弟弟焦哈尔不得不走到壳牌加油站的食品铺里面去付油钱,哥哥塔梅尔兰把枪放到车门上的零物箱里,开始摆弄导航设备在潜逃了一个晚上之后,他终于出现了暂时的疏忽。丹尼抓住机会,按照已在脑海里演练了很长时间的计划开始行动。在转瞬之间,他松开安全带,打开车门,跳出车外,然后砰的一声甩上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沿着一个令即使神枪手也难以瞄准射击的角度飞奔起来。
“操!”他听到塔梅尔兰在背后叫道,感觉到对方的手差点揪住他的衣服。但对方并没有下车追他。丹尼跑到马路对面的美孚加油站,这里就是他的避风港。他躲进储藏室,高声招呼店员拨打911报警。
当局说,他思维敏捷地逃出生天,使得警方能够迅速追查到那辆奔驰车,使纽约市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攻击,并导致了在沃特顿的一场激烈枪战,枪战的结果是一位警察受重伤、塔梅尔兰被杀,而重伤的焦哈尔在那附近躲藏起来。第二天晚上,焦哈尔被捕获,大波士顿地区动荡不安的一周终于结束。
丹尼在他位于坎布里奇的公寓里语调温和而镇定地接受了2个半小时的采访。在场的除了一位《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之外,还有一位东北大学的犯罪学教授詹姆斯·艾伦·福克斯。曾在东北大学读完研究生的丹尼后来去找自己的工科导师,(经导师安排)福克斯现在在为丹尼提供法律顾问。
丹尼提出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的唯一前提是不能透露他的中文姓名,他说他不希望引起众人关注。不过他猜测,假如他需要在审理焦哈尔·察尔纳耶夫时出庭作证的话,届时他的全名很可能还是会被透露出来。
“我并不想成为一个上电视讲话的名人。”双手叉在一起的丹尼说道。他只跟很少几位朋友讲了自己的事情,他们对他的赞誉让他有些不好意思,有的朋友还鼓励他公开露面。“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我就是想保住性命。“
被作为工程师教育出来的丹尼,在自己的脑海里精确地记下了每处经过的路牌和周边细节尽管他服从了塔梅尔兰的命令而没有端详对方的脸。
“不许看我!”塔梅尔兰曾对他吼道。“你还记得我的脸什么样吗?”
“不,不,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他说。
塔梅尔兰笑了起来。“这就跟白人看黑人一样,他们觉得所有黑人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他说。“没准你看所有的白人也都是一个模样。”
“没错,”丹尼说道,尽管他心里并不这么认为。在很多时候,双方就象是在进行一场精神博弈,丹尼强调他在美国是个外国人的身份,绝口不提自己的财富他声称那辆奔驰车的年头比较久了,并且在提到每月付的车款时低报了数字并希望这样做能让自己的性命能保存得更长一点。
丹尼是在2009年到美国来读硕士学位的。他在2012年1月毕业,然后回到中国等待返美的工作签证。两个月前,他回到美国,租赁了一辆奔驰越野车,搬进一座高层公寓楼与两个中国朋友同住,同时启动了自己的新创公司。不过,他告诉塔梅尔兰他还是一个学生,到这里还不满一年。巧的是,塔梅尔兰连听懂丹尼说的“中国”一词的发音都有困难,因此他似乎相信了丹尼的话。
“哦,难怪你的英语不是很好,”他终于听懂“中国”这个词之后说道。“明白了,你是中国人……我是一个穆斯林。“
“中国人对穆斯林非常友好!”丹尼说。“我们都对穆斯林都非常友好。”
在这事刚开始的时候,丹尼盼着这只不过是一场短促的抢劫。塔梅尔兰向他要钱,但丹尼只有放在车座扶手上的45美元现金和满是信用卡的钱包。劫了一辆价值五万美元的汽车,却只能拿到这么点现金,塔梅尔兰显然很失望。他命令丹尼开车。另外那辆旧轿车紧随其后。
丹尼紧张得几乎无法开成直线。塔梅尔兰对他说:“放松一点。”丹尼回想着当时的情形,说:“我的心砰砰地跳得飞快。”
他们绕过布莱顿,穿过查尔斯河来到沃特顿,沿着兵器厂街开。塔梅尔兰翻着丹尼的钱包,问他银行卡的提款密码丹尼用的是一个朋友的生日。
丹尼按照命令把车开到沃特顿东部一处安静的小区,在一条陌生的小街边停下。尾随的那辆轿车停在他身后。另外一个男子走了过来体型偏瘦,头发蓬松,正是调查人员当晚早些时候通过照片和视频公布的“2号嫌疑人”塔梅尔兰下了车,命令丹尼坐到副驾驶的位子上,并警告说,如果丹尼想耍什么滑头的话,他立刻就会开枪。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这两兄弟把一些重物从另外那辆小汽车里搬到丹尼的越野车上。“是些行李。”丹尼当时想。
接下来是塔梅尔兰在开车,丹尼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焦哈尔坐在丹尼背后。他们在沃特顿中心停了一下,以便让焦哈尔可以用丹尼的卡从美洲银行的提款机上取些钱。丹尼因为恐惧而有些哆嗦,但他自称是因为觉得冷,请求对方让他穿上外套。此时看着他的只有哥哥塔梅尔兰一个人,丹尼在想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脱身,但他向四周一看,看到的都是上了锁的店面。有一辆警车开了过去,警灯灭着。
塔梅尔兰答应了丹尼的请求,从后座把外套给他取了过来。丹尼解开安全带,穿上外套,然后想把安全带从他身后绕过去系上,这样接下来逃命会更容易些。“别这样干。”塔梅尔兰端详着他,说道。“别干傻事。”
丹尼想起了他那羽翼未丰的新创公司,还有他正在暗恋着的那位纽约的姑娘。“我想,'噢上帝啊,我没有机会再次见到你了。"他回忆说。
焦哈尔回来了。“我们俩都有枪。”塔梅尔兰说道。但丹尼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件武器。他听见他们俩用外语对话“曼哈顿”是他能听出来的唯一一个词然后他们用英语问丹尼,他的车能不能开出州界。“你们这话是什么意思?“丹尼不明所以地问道。“比如去纽约。”那哥俩中的一个说。
他们沿着20号公路继续向西,朝着沃泰姆和95号州际公路的方向开去,中间路过一处警察局。丹尼试图通过意念通知里面的警察,并想着从车里跳下去滚到路边。
塔梅尔兰让他打开收音机,并示范如何调台。然后塔梅尔兰很快地听了几个电台的广播,似乎有意在避免收听新闻。他问丹尼有没有什么光盘可以听。丹尼回答说没有,并说他从自己的手机上听音乐。油箱快要空了,他们在一个加油站停了下来,但那里的油泵已经关了。
于是他们调头又回到沃特顿丹尼见到路牌上写着“费尔菲尔德街”从先前留下的那辆汽车里取出一些东西,但这次没有动后备箱。他们拿出一张音乐光盘开始播放,在丹尼听来,那音乐象是在召唤礼拜。
忽然,丹尼的iPhone嗡嗡震动起来。他的室友用中文给他发来短信,问他在哪里。塔梅尔兰吼叫着让丹尼教他用一个英汉翻译的app写出一条中文答复发了出去。这条回复短信说:“我生病了。我今晚睡在一个朋友那里。“很快又来了一个短信,然后是一个电话。没有人接电话。几秒钟后,电话又响了。
“如果你说一句中文,我就会立刻杀了你。”塔梅尔兰说。丹尼听明白了。打来电话的是他室友的男朋友,他在讲普通话。“我今晚在我的朋友家睡觉。”丹尼用英语回答。“我得挂了。”
“好孩子”,塔梅尔兰说。“干得不错!”
越野车朝着灯光明亮的战场路开过去,然后拐上河街,来到两家尚在营业的加油站。焦哈尔用丹尼的信用卡去加油,但很快就回来敲了敲车窗。他说:“只收现金。”至少在那个时段是如此。塔梅尔兰抽出50美元。
丹尼看着焦哈尔走进小铺,在心里纠结着这是不是一个好机会最终他不再琢磨,完全象条件反射一般行动起来。
“我想我必须要做到两件事: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安全带和打开车门跳出去。如果我没有做到这两点,他会当场杀了我,一点不犹豫地杀掉我。“丹尼说。“我豁出去了。我动作做得非常快,左手和右手同时使用,打开车门,解开安全带,跳出车就跑起来。“丹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穿过奔驰车右侧和油泵之间的空间,头也不回地冲到街上,朝着美孚加油站的灯光跑去。“我也不知道那个加油站是否还营业,”他说。“在那一刻,我在对天祷告。”
那俩兄弟开车跑掉了。在短暂的混乱过后,店员用手机拨打了911,然后把电话递给了躲在储藏室里的丹尼。911的警员告诉他做个深呼吸。几分钟后,警方来到现场,记录下他的经历。丹尼提醒他们,可以通过他的iPhone和奔驰车上的卫星接受装置跟踪到那辆汽车。
过了一个小时也许更长当沃特顿爆发了枪战并开始大搜捕之后,警方带丹尼到沃特顿做“车内甄别”,即坐在警车里从大街上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面前经过,确认他们的面孔。他一个人都没有认出来。他整夜都在跟警方和联邦调查局的人员交谈,一位好心的国民警卫队队员给了他一个面包圈和咖啡,他对此心存感激。在第二天下午,他们把丹尼送回了坎布里奇。
“我想,塔梅尔兰死了,我觉得挺好,显然更安全。但他弟弟我说不好,“丹尼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说,他担心焦哈尔会过来找他报复。但警方当时已经知道他的钱包和车证仍然还在那辆已弹痕累累的奔驰车里,也知道受伤的焦哈尔可能不会走多远。果然,当天晚上,他们在船里找到了他。
当焦哈尔被捕获的消息传出后,电视机前的丹尼室友赶紧叫他过来。丹尼当时正在电话上交谈。电话那头的,正是那位身在纽约的姑娘。

 6 ) 短评写不下

3.5 整体偏纪实风格,用了大量的真实录像和图片,末尾照常来一段真实人物采访。如果始终保持这个风格还好,但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影片后半主角警察与同事关于爱的对话配上慢放的配角画面实在太刻意和浪漫化了,又回到了老套的爱可以解决一切,与之前以及之后的纪实风实在格格不入。 影片切入的角度也就是角色很多,几乎涉及到事件的方方面面,节奏控制的还好但深度十分浅薄。属于不错,但仅仅是不错的片子。 另外,欧美很多恐袭的直接实施者都不是来自那些敏感地区,有的甚至不是原生穆斯林,而是出生成长在当地后来才入教的白人,他们如何成为恐组人员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另,我也算老阴谋论了,美国自己炸自己诬陷穆这种论调还是第一次见到。 还有,都这这么久了,中国人数学好的梗还没玩够吗?再另,对于在这种公共事件或自然灾害中受伤的人而言,真正难过的不是一开始和最初的那几年,而是等到人们渐渐遗忘灾难,社会不再为他们提供特殊的帮助和包容后,那时,才是最难过的。 现在谁还会记得512中截肢,失去亲人的人呢?我们多久没在媒体上见过他们了? 但他们所受到的伤害却不像人们的记忆那般容易逝去。

 短评

这里面提到的love并不空洞

10分钟前
  • #Pekingcat#
  • 力荐

这场恐袭是推我跑马的动力之一。私人情绪太浓,爆炸场面一到就眼泪哗哗。本片没走反恐套路,通过BPD的视角,将现场救护,拼死守枪,绑架逃脱,小巷激战,全城戒严,这些大片的元素拍出了一座城市最普通的人最朴实却动人的情感。成就了一场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好人”vs“坏人”的战斗。

14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从开头温馨的画面开始就揪着心,像是一部纪录片。分不清楚哪些是演员哪些是当时的记录。整个电影院都是抽泣声。在波士顿三年,去看过全马,也跑过半马,还没去看过红袜队比赛。信用卡被盗,警察叔叔给过温暖的拥抱。我爱波士顿。Just love it.

19分钟前
  • 绿皮车的终点站
  • 力荐

邪教徒都得死,跟种族无关。

22分钟前
  • De Ajacied
  • 推荐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范本,情节紧凑,真实监控镜头与电影镜头剪到一起,全程写实,改编有度,注重细节,把《湄公河行动》这类号称真事改编却严重夸大其词的玩意衬得幼稚可笑。8/10

23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穆斯林看了a lot of porn这个细节好顶赞

26分钟前
  • 幽云十六州
  • 推荐

尽管对于整个事件的全景扫描稍显流水账,彼得博格标志性的手持摄影与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的配乐却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影片紧绷的节奏中,最后照例的真人访谈与照片也非常管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成功塑造了一位好莱坞少有的亚裔男性英雄角色,当他说出“抓住这些motherfucker”时全场鼓掌

2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拍的很真实,很多人都说别忽略了美国先侵略别人。我认为战争产生的问题就该用战争解决,堂堂正正的打一架能怎样?本着亡国的信念也要一雪前耻的去战斗,这才是维护荣誉该有的觉悟。这样去搞平民手段太卑鄙,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怎么赢。

34分钟前
  • Andrea
  • 推荐

今年看得最全程投入的片子之一。抛弃了好莱坞剧作形式,基本上按纪实时间顺序讲述了事件和调查程序,和去年的《聚焦》形式类似,但更加主观,也更加情绪化。奉献了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最积极的亚裔(中国)角色。

36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穆中无人就是干,全城通缉抓坏蛋。易燃易爆夜对战,邻居老王瞎添乱。中国小伙诚点赞,留学女生扼腕叹。恐袭无情人有善,以爱之名驱暴乱。时间铺陈连成串,美式旋律真震撼。

40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Dun Meng: "go get the motherfuckers!"

44分钟前
  • gavin.j
  • 推荐

之前只晓得死难者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不知道还有一位被绑架的中国留学生立了大功。除了Mark Wahlberg主演的警察是纯虚构之外(而且这个角色的设定有点问题),本片的其他角色和故事主线都是高度还原的。

45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作为在波士顿生活的人,毫无疑问打五星,看完更爱波士顿了。电影里所有的建筑街道都是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连宿舍大楼都有出镜真是太开心了。电影拍得很紧张很扣人心弦,又很细节化很真实,尤其喜欢把演的部分和纪录片镜头剪切在一起,切换得非常震撼。

50分钟前
  • 朵朵鸭🦍💨
  • 力荐

巷战和加油站逃出生天的戏非常过瘾,中国人两米八!很讨厌歌功颂德的部分,这些恐袭的源头正是美国自己的政府多年来干预他国内政掀起他国内战最后报应到整个白人世界,但是这部戏里我看不到关于这个任何的反思。

53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还行

波士顿中国人真多啊

58分钟前
  • 巴拉小魔仙儿
  • 还行

特别精彩特别紧张。我估计美国的意思可能是:你搞恐怖袭击?那来吧,我们找到你太容易了,而且就算付出再大代价我们也会把你干掉。

60分钟前
  • 神猪尝百草
  • 力荐

沃伯格像蝙蝠侠一样第一时间出现在各种罪案现场。其实除去开头(很像选举宣传片的)“美国普通人平静美好充满爱的生活”及最后齁人的鸡汤外,中段拍得还不错,节奏什么的都还好。但为什么这种电影无论什么党派的人拍最后都会归结到“爱能战胜一切”?好不容易问题问出来了,结果还是爱来爱去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爆炸前的波士顿天气晴朗,人们用双腿奔跑;爆炸后的波士顿全城死寂,有人永远失去了双腿。男人戴着义肢再经过爆炸地点时,眼泪奔涌。恐怖分子或许也有一抹给侄女系鞋带的温柔,却任由另一个无辜的孩子盖着白布躺在冰冷的跑道。戴头巾的女人可能是审讯官,也可能是恶魔之妻,仰仗你如何解读自己的信仰。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被劫持的中国车主逃跑那里我真的心悬到嗓子眼……太有代入感了。

1小时前
  • Incertus
  • 推荐

彼得博格以前常被叫做小麦克贝,这片要让贝来拍,怕是会比恐袭本身更加恐怖

1小时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