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城

剧情片大陆1993

主演:狄龙,杨凡,杨丽菁,关之琳,赵长军,洪金宝,黄锦江,邹兆龙,刘洵

导演:洪金宝

 剧照

一刀倾城 剧照 NO.1一刀倾城 剧照 NO.2一刀倾城 剧照 NO.3一刀倾城 剧照 NO.4一刀倾城 剧照 NO.5一刀倾城 剧照 NO.6一刀倾城 剧照 NO.13一刀倾城 剧照 NO.14一刀倾城 剧照 NO.15一刀倾城 剧照 NO.16一刀倾城 剧照 NO.17一刀倾城 剧照 NO.18一刀倾城 剧照 NO.19一刀倾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16:0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东方睡狮闭锁许久的大门,慈禧太后只手遮天,无心国运。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革命的火种酝酿蓬勃,即将成为一场足以颠覆王朝的燎原大火。出身于刘永福黑旗军的大刀队长王五(杨凡 饰)怀有一身高超武艺,然而在刺杀日军司令的行动中他遭遇惨痛的败绩,手下们相继阵亡,愧对部下的他跳崖自杀,侥幸生还后则隐居在东北乡野。在命运的安排下,王五结识了谭嗣同(狄龙 饰)和袁世凯(赵长军 饰),三人情投意合,携手上京闯荡。创立了强武学会的王五邂逅了美人颜夕(关之琳 饰),而对方却是奕亲王(黄锦江 饰)的爱妃。  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王五和谭嗣同、袁世凯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长篇影评

 1 ) 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刀倾城》

 
历史,亦真亦假。是谁,在浩浩的时间长廊里,谱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雄浑篇章。
有些经典,尘封已久。不经意间想起,热血依然。一行一字,皆是中国好男儿舍生忘死闯出的崎岖路。
 
引子: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
 
<一>
夕阳黄昏,郊外荒岭,雄翘翘的热血男儿,舞刀扬威,引亢高歌。
数十男儿,捐躯赴国难。仅仅留下王五一把大刀。
有刀义,就有刀在;有战义,就有人在。
是役过后,王五策马狂奔,纵身飞落悬崖。
比起狼牙山五壮士气吞山河的悲壮一纵,王五怆惊的背影,只显得无助愤慨。
“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
 
多少年后,梦中惊醒,依然被那震震的怒吼声敲击着内心寂静的深处。
黑旗军,力万钧,杀外贼,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
 
<二>
王五的打铁店。
王五:谭兄,你看这火炉已经没什么火了,试问又怎么打得出一把好刀呢?
谭嗣同:不够火,我以手代柴,令到它够!
袁世凯:哎,谭兄,人各有志,何必呢?八千里地河山,千万黎民,多一把刀和少一把刀又有什么分别呢?
谭嗣同:袁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五:我心中的一点火早已熄灭多时!
话虽如此,到最后,天涯路远,谭王二人振翅齐飞。
 
<三>
成败只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会是我们。
维新变法,袁世凯最后反戟一击,变法失败。康有为逃亡海外,谭嗣同失陷监狱。
大内监狱,王五独闯龙潭欲救谭嗣同。人没救回,只带回一句名垂千古的壮烈绝笔。
谭嗣同:“我不走,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
王五:“走得了今晚,我们才有明天。”
谭嗣同:“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的人去做。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
谭嗣同咬指引血,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王五:“谭兄,你对,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今日你败,只是败在气数,中国始终会走你的路。”
谭嗣同:“中国,始终会走我的路?五哥,我想睡一会,我已经很久没好好睡一觉了。”
 
    很多年以后,再不见那些挥刀亢歌之人。继而变作一堆堆挥着莹光棒,神经失常般高喊所谓偶像名字的粉丝。记得还有个什么选秀节目叫好男儿。我咔吐!!!凭这些所谓的不男不女的怪物,转个圈跳个舞,就叫得上好男儿。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谁,还记得当年染着碧血的大刀。
 
 
 
    一生起伏浮沉云雨里,谁愿长伴相随?
    一生的梦若随时间去,谁愿留在我梦中?
    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胧俗尘世事。
    千变际遇,这心永坚持,智勇中送情义。
    血像火,心绪激昂,四处风涌云荡。
    爱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血像火》

 2 ) 真好

再来说说一部老片,一刀倾城。很难想象洪金宝能拍出这么一部武侠片来,台词之考究之后再无武侠片能出其右。主角三人历史上皆有其人。电影中王五出身黑旗军,甲午之后伏击日军台湾某基地失败,战友死伤殆尽。只身出逃,前往京师安身立命。路遇同时于此时进京的谭嗣同与袁世凯。三人一见如故,结为异性兄弟。 王五在京师开武馆,谭嗣同进京行变法,袁世凯亦得军中稳步高升。百日维新最后关头,谭嗣同与王五前来劝袁世凯领兵勤王,杀西太后与荣禄。袁世凯不出观众所料最后导向西太后与荣禄。谭嗣同下狱,王五前来劫狱,谭嗣同不走。“走的出牢笼,走不出天下。”王五只能说服狱卒由他来行刑。翌日六君子死难。王五提刀去刺杀袁世凯,只是功败垂成,血洒当场。 王五是明面上的主角,全片大幅都在描述他在京城开武馆,为变法在民间奔走,劝说袁世凯,营救谭嗣同,刺杀袁世凯。与此同时,谭嗣同却是暗面上的主角,三人中王五与袁世凯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人生取向都是一样,为人也都极尽纯粹与天真,相对的袁世凯就更现实。影片是江湖片,王五是江湖人,影片自然以王五为主。然而,谭嗣同与王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王五处江户之远,谭嗣同居庙堂之高。也正为此,谭嗣同的结局也正是王五的结局。 影片中多处有向李小龙精武门致敬的片段,一年之后李连杰的精武英雄反过来又向此片致敬。精武英雄成为一代经典,此片以一千八百万的成本最后只收回百万从而沉没在历史的烟沙之中,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3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袁兄,你看这城门像什么?” “像一座纪念碑,它将记载我们兄弟三人做的大事,千秋万代!” “王兄呢?” “像一座墓碑,多少人将把生命埋葬在这里。” “少爷,我看这不是什么碑,是‘勿悲’,有喜啊!” 如果不是大眼阿姨关之琳,我会以为这是内地导演的作品。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仍然是一部洪金宝的电影。我不是想夸奖谁,这两部电影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洪金宝作为一个导演,却也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和可贵之处。 应该说,这是一部比近年那些“大片”都更具备大片素质的“非大片”。 剧情围绕谭嗣同,王五,袁世凯三人在变法路上的不同选择及遭遇展开。很多年前看过一遍,却始终不想再看第二遍。就像《长恨歌》里李主任说的,长了些年岁,就越来越听不得这样的故事:踌躇满志,殚精竭力,最后仍是一场空一场梦。 狄龙塑造的谭嗣同,有志有心有情有义,他果断坦然,是一个真正能做大事的人。袁世凯亦是如此。他们只不过是目标不同选择了不同的路,说不得谁好谁坏,谁胜谁败。谭嗣同不是输给袁世凯,他输给了时局。他亦不是所托非人,他是付错了年代。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成之我幸,败之我命。成我固欣慰,败我亦坦然。君子的一生当如此,斗士的一生当如此。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然而朝夕的选择得失,却成就生生世世的南辕北辙。谁永留青史,谁遗臭万年。生前生后名,太过虚妄的东西,无法控制也就不必执著。他们只为自己存在时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每到挣扎矛盾处,无论善恶,都动人心魄。我心匪石,百转不移,于是此生足矣。 一万年,也许并不那么长。一万年,还会不会有人等我在征程在前途,随我策马扬鞭,伴我同荐轩辕;一万年,还会不会有人等我在退路在归宿,赠我一琴一伞,与我回眸擦肩。 从来忧国之士,俱是千古伤心之人。 可是一万年伤心,也不留一刹那遗憾。何况有生之年,最好听的已经听过。

 4 ) 《一刀倾城》:不该遗忘的历史,不该忽视的经典…

《一刀倾城》:不该遗忘的历史,不该忽视的经典…
文\三错


细细看完《一刀倾城》,很多旧事、感慨涌上心头,一时间不知该从何说起。

-、渐行渐远的记忆

依稀记得上中学时,我在村里的露天放映场第一次看《一刀倾城》。那时候,我对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不多,看武侠电影纯粹图个痛快。记忆最深刻的是,王五等侠义之士在袁府与朝廷鹰犬大战后尽数被杀,只有一个小孩(王五的大弟子左宗生)逃掉,他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大声呼喊。在我眼里,这个场景意味着好人没有死绝,正义的力量还在继续。所以在电影结束后,我一直想着小孩长大后肯定会成为王五那样的大侠,然后领着自己的弟子为师父报仇,将朝廷鹰犬全部杀死。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完全是定势思维的一厢情愿,当然其中也包含着强烈的正义感。这一点与我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有关,正邪之争的最后就是要让“好人杀尽坏人”嘛。

今天重看《一刀倾城》,我已经可以坦然接受“坏人杀尽好人”的结局,也不会设想左宗生长大成人后为师父报仇雪恨。历史的真相摆在那里,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但《一刀倾城》能够让我们以电影的方式再次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晚清,回到那个外忧内患、民不聊生的激荡变革年代,回味各色人等的侠义、仁爱、雄心、抱负、胆略、才气、奸诈、狡猾和无处不在的浓浓深情。

两年前,我在央视的电影频道第二次看《一刀倾城》,打开电视时影片已经演到谭嗣同和王五见面。当时,我不知道导演是洪金宝。看完影片,意犹未尽,从网上查看相关资料,惊讶中发现导演竟然是洪金宝。那一刻,我对洪胖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我已将《一刀倾城》和《八两金》作为洪大哥个人导演、主演生涯的两部神作。

二、票房不过一坨狗屎

影片由内地和香港共同创作,以香港方面为主:监制罗维,策划叶荣祖,编剧张炭、司徒卓汉,主演杨凡、狄龙、杨丽菁、关芝琳,联合主演陈国惠、王振田、黄锦江、刘洵、倪星,情商演出赵长军、洪金宝,导演兼武术指导洪金宝,副武术指导萧德虎、黄兆强、倪星,武术顾问赵长军,副导演田俊、于万山、楼南光。

二〇〇九年,也就是《一刀倾城》拍摄后的第十六年头,香港电影人奉献了一部与《一刀倾城》相似的经典制作《十月围城》。分析这两部电影,它们都讲述大变革时代多难的奋斗的民族历史,但它们没有《建国大业》那般的政宣说教色彩,它们一样好看耐看,一样包含深情,令人深思、唏嘘、感怀。

回过头来,我甚至疑惑是不是陈可辛、陈德森从《一刀倾城》里得到了灵感?然而,这两部电影的命运大相径庭。《十月围城》在疯狂的“前《阿凡达》时期”赢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选中傲视群英,斩获最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动作设计、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美术指导等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一举登上经典的殿堂。《一刀倾城》却生不逢时,制作投入1800万元,在香港上映九天,票房仅仅约100万元,致使身为监制和投资人的罗维先生不得不宣布破产,抒写了香港影坛“一片倾家”的悲壮之举。这种惨淡结局,让我联想到精彩深情的《赤脚小子》的可怜票房,不由得再次说一句:所谓的票房销量不过是一坨狗屎!

观众的眼镜是雪亮的,历史终究会还《一刀倾城》以公道。在烂片横行、贱片当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影迷给这部电影以高度评价,认为是洪金宝导演的最好作品,是一部不该被忽视的武侠经典巨制。

三、多义·多血·多情

在《一刀倾城》里,洪金宝的纵横才气展现无遗,叙述张驰有度,故事高潮迭起。开篇直接交代故事发展背景:“中国甲午战败后,满清政府向日本乞和,割让台湾,撤走黑旗军,台湾子民愤慨莫名,自组义军大刀队,时为一八九五年……”荒郊野外,大刀队队长王五舞刀扬威,仗义执言,对酒当歌:“黑旗军,力万均;杀外敌,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树木映照,马队踏行,王五率大队刀兄弟计划炸毁日军弹药库。行动中,兄弟死伤惨重,王五血战逃出,看着火海中被日军惨杀的兄弟们,他悲痛万分纵身跳入深渊。身后,留下一代大侠无可奈何的绝望感叹:“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

这样的开局为全剧定下了整体基调:雄浑、苍凉、悲壮!

王五弃刀跳崖,所幸逃过死劫。在白石镇,为了从清兵和贼寇的战乱中救出灾民,他与谭嗣同、袁世凯相遇。三个意欲救国救民的男儿决定一起上京,成就一番事业。在京城,王五得到康有为、谭嗣同的相助创立“强武学会”,袁世凯步步高升统领朝廷新兵大营,谭嗣同写就《仁学》立志推行维新变法,但遇到了奕亲王等顽固保守派的反对。紧急关头,维新派决定实行兵变推行改革,谭嗣同将希望寄托于袁世凯。袁世凯却将维新派兵变的秘密告知保守派,谭嗣同被捕并斩杀于菜市场。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王五找袁世凯决斗,最后被朝廷火枪队包围英勇就义。

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大刀王五”是民间代代交口称颂的一个传奇,谭嗣同和袁世凯分别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各自重重的一笔,一个永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一刀倾城》以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回望历史,向李翰祥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学习,融合正史与民间传说,让侠者王五处于中心地位,将谭嗣同和袁世凯置于从属地位,并以武侠片的特色让谭、袁两个历史人物身怀武艺向武者靠近,简约而完整地抒写了民族变革时代武者的民族气节和激越悲歌:
――“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
――“我们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有刀义,就有刀在;有战义,就有人在。”

《一刀倾城》不仅是一部多血之作,变法之血,男儿之血,杀戮之血,更是一部多情之作。一行男儿不轻弹的泪水里有王五和谭嗣同的英雄情,一句“只要有你就永远有大刀队”的话语里有王五和万田的兄弟情,一串最爱吃的冰糖葫芦里有谭嗣同和九斤的主仆情,一曲愁肠柔转的情曲里有王五和王妃的男女情,一番谆谆教诲里是王五和左宗生的师徒情……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情,在这部悲壮的影片里温暖着滋润着观众的心田。

四、那些话,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次一次地按下暂停键在电脑上敲打下一段段穿越时空直击心灵的台词。这些对白,或言简意赅,或大气磅礴,或充满哲理,或包含真情,或富有诗意,无不令我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台词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剧情的起承转合、与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历史的沉痛叙说紧密相连:

众人一路同行,来到进入京城城门下。同一扇门,不同的感叹,预示着迥异的前程和命运:
――谭嗣同:“这道城门像什么?”
――袁世凯:“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将记载我们三人未来的大事。”
――王五:“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梦想和生命都埋葬在这里,将来也一样。”
――九斤:“不像什么碑,叫勿悲,有喜哎。”

王五在京城创立“强武学会”,大厅的牌匾上写着康有为题写的“士不可不弘毅”六个大字,矗立牌匾之下的王五和谭嗣同各有感怀:
――王五:“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康老先生这条路很难走呀。”
――谭嗣同:“只要志同道合,哪怕它满路风霜,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


红日西落,风平浪静,杨柳低垂,佳人抚情,英雄静听:
――王妃:“五爷似乎也是个伤心人。”
――王五:“当今中华大地,只要有血性,哪个不是伤心之人?”
――王五:“我的心虽伤过,但没死过。”
――-王妃:“好,这场雨冲得去愁思,但冲不去五爷的豪情壮志。让我替五爷助威……江湖风雨多,五爷多珍重。

在“强武学会”的讲堂里,袁世凯慷慨讲兵法,谭嗣同不能苟同,亦要“纸上谈兵”。双方唇枪舌剑,正与邪、黑与白、对与错、高与下、优与劣模糊不清而又清晰可见:
――袁世凯:“当兵如做人,欲速则不达,不理战场的变化,不管怎样艰辛万苦,都要按法则去行事。因为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关于到大家的生死,国家的兴亡。所以,不能让你一个人的意志去改变整个大局。”
――谭嗣同:“战场如官场,行事要当机立断,片刻耽误不得,要变的时候就要去变,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点犹豫,否则时机一过,天机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
――袁世凯:“国家大事,非比寻常,凡大事必有其法则,不可轻越雷池半步,便是尝试,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步登天,不然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谭嗣同:“畏首畏尾,进二退一,不是大丈夫所为。”
――袁世凯:“做人宜直接才可以交心,但做事要圆滑,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及伤害。”
――谭嗣同:“照你这么说,这跟做官不做事的家伙又有什么分别呢?”
――袁世凯:“好一句做官不做事,壮飞,今时不同往日,说话可要留神啊。”
――谭嗣同:“天下人论天下事,何事不可谈呢?”
――袁世凯:“天子脚下难容是非……”

谭嗣同被捕,王独闯大内监狱,与押阵的“京城四岳”之一的余万山输赢定对错:
――王五:“中国自有监狱以来,监禁的都是好人居多。”
――余万山:“我只是一个狱卒,不是历史学家。”

王五打赢余万山,意欲救走谭嗣同。在这里,历史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悲壮绝笔:
――谭嗣同:“我不走,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
――王五:“走得了今晚,我们才有明天。”
――谭嗣同:“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的人去做。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谭嗣同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王五:“谭兄,你对,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今日你败,只是败在气数,中国始终会走你的路。”
――谭嗣同:“中国,始终会走我的路。五哥,我想睡一会,我已经很久没好好睡一觉了。”

王五泪别谭嗣同,向余万山前辈借刀。谭嗣同被押赴刑场,百姓围观,九斤哭送,王五握刀执法,谭嗣同笑傲苍穹:
――谭嗣同:“五哥?!”
――王五:“我送你上路。”
――谭嗣同:“能够死在黑旗军统领的刀下,岂不快哉。”

王五决意为谭嗣同复仇,与奕亲王王妃诀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王妃:“你想听什么?”
――王五:“最动听的已经听过。”
――王妃“你会记住吗?”
――王五:“我生生世世都会记住。不过今夜之后恐怕一切都会随云梦消散。”
――王妃:“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忆。”
――王五:“但愿生生世世的回忆之中都有你。”
――王妃:“但愿年年月月都有五爷这样的知音。”

王五来到袁世凯的府衙,大厅的正堂上摆着袁世凯暗设下的“吾兄谭嗣同之灵位”,决战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历史的成败既然已定,双方的生死当然亦要决出:
――袁世凯:“你终于来了。他的确是治国之材,可惜生不逢时。”
――王五:“错了,是他所托非人。”
――袁世凯:“他去得痛快吗?”
――王五:“痛快,一刀百了。”
――袁世凯:“是你刀法好。”
――王五:“过一会,你就知道了。你不怕吗?”
――袁世凯:“袁某投笔从戎,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王五:“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都视人命如草芥。”
--袁世凯:“这一仗,输的是你们,如果你们赢,还不是一样尸骸遍地?”
――王五:“成败已定,可是生死未决。”
――袁世凯:“不错,你不应该来。”
――王五:“你当然不想我来。”
――袁世凯:“五哥,天涯路远,要走的路还很长,不如我们…”
――王五:“我和你只有一个人可以走以后的路。”

五、悲歌颂情义,大刀扬正气

影片的主题曲《血像火》悲壮激昂,由卢冠廷作曲,唐书琛作词,吕方主唱,在剧中响起两次。一次是王五在“演武大会”上打败奕亲王府的拳术顾问、京城四岳之一的“花拳王”步亭,声名雀起,“强武学会”人丁兴旺蒸蒸日上的时候;一次是王五英勇牺牲,奕亲王王妃来到英雄墓前祭拜的时候。一首歌将人生的辉煌与死亡联系,令听者热血沸腾而又掩面长叹:

“一生起伏浮沉云雨里,谁愿长伴相随?一生的梦若随时间去,谁愿留在我梦中?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胧俗尘世事。千变际遇,这心永坚持,智勇中送情义。血像火,心绪激昂,四处风涌云荡。爱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

经典的影片必有经典的角色,《一刀倾城》中的王五、谭嗣同和袁世凯就是此类经典形象,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个性。正因这些与众不同的性格和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命运。扮演王五的杨凡是辽宁省话剧团的演员,出演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作为黑旗军大刀队的队长,王五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侠肝义胆,重信承诺,光彩照人,堪称中华武者之楷模。当年的狄龙已是47岁的大龄,二十多年演绎生涯积淀的“英雄本色”和“大侠风范”无可替代,将忧国忧民的“中华变法第一人”谭嗣同演绎得形神俱备,豪气冲天,雄心满怀,仁义为先,为国家兴亡置个人生死与度外。扮演袁世凯的赵长军是内地武术界响当当的人物,曾十次荣获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后在西安创办赵长军武术院并任院长,洪金宝任该院董事长。受洪金宝的邀请,他在本片中扮演大反派“窃国大盗”,为人处事圆滑,善于投机,喜怒不形于色,善于见风使舵,在风云际会的京城步步高升实现个人野心。

影片的武打由洪金宝亲自设计,虚实结合,风格杂糅,主要有四场打戏。第一场是黑旗军大刀队偷袭日军弹药库。众义士身轻如燕,远距离跳跃,勇杀日寇,亦被惨杀,更有王五一刀砍下五个日军头颅的血腥夸张场面。第二场是义士、官兵和贼匪在白石镇的战斗。其间有许多为避瘟疫的村民,杀敌与救民交织,有的徒手退敌,有的以衣为器、回旋收箭返射杀敌,有的以一敌十、力斩匪首。第三场是“演武大会”的擂台比武。这是中国武侠片最常规的一个套路,也是洪金宝武术指导的强项之一。大清王朝以武平天下,京城各派高手在圆形擂台上见招拆招,步公子毒手致人以命,王五出手救人,单臂打败步公子;随后“花拳馆”馆主意气用事,与王五龙争虎斗,从擂台打到旗头再打回擂台,花拳神技,胜在义举,最终结果是“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第四场是最后在袁府的生死决战,配以赵长军、倪星等人的扎实功底,演绎得很像一场武术比赛:王五与袁世凯,大刀对利剑,火花四溅,难分伯仲,双双受伤;步三爷与小川,徒手对决,旧情新恨,师徒反目;敖白与王五,大刀对徒手,招招致命,刀气纵横,敖白暗器杀死小川,王五怒目将其一刀斩为两断,血腥惨烈;左宗生一对双刀,智斗大批清兵,招式有模有样,打斗充满喜剧质感;九斤与陶安,长枪对流星锤,以直破柔,最终她为抢回“谭嗣同灵位”被袁世凯阴谋炸死。

六、于经典中重回历史

作为武侠片,《一刀倾城》不同于称霸武林、仇怨仇杀的非一般类型片,而是以武侠片的形式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悲壮之事。影片虽然讲述历史,却能引发我们思索当下。鲁迅去世时,郁达夫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现在,我们的大小银幕多是歌功颂德、三呼万岁的历史垃圾剧,对谭嗣同此等的民族志士鲜有问津。

李敖先生对谭嗣同崇尚备至,倾心写就小说《法源寺》,以这座古刹为背景,以悯忠为基调,描写百日维新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歌颂谭复生以血救国的民族品格:“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李敖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编剧题材!)正是谭壮飞这些仁人志士们的血换回了民族今天的繁荣和发展。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应当看到中华民族的处境依旧险峻,霸权主义大国遏制的包围圈基本形成,内乱外扰依旧此起彼伏。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大势之下,国人们还都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歌舞升平之中,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成为历史的弃儿。现实生活中,心忧天下的人越来越少,及时享乐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崇尚英雄转身疯狂追星,形成一群群庞大的粉丝军团。好吧,粉丝们从来追求娱乐,那我在这里不妨向他们推荐这部被人们忽视的讲述不该遗忘历史的经典娱乐电影!


PS:
1.片中一再说江湖上的“京城四岳”,但剧中只说明了三位高手:“神手”敖白、“花拳王”步亭和“监狱守卫”余万山(此名大抵源于影片副导演于万山之名吧),但影片似乎没有交代另一位是何方高人?
2.本文也贴发于《刀光.剑气.侠影》系列,为让更多的人欣赏这部经典,故而单独贴出。

PS:
下期细说《双旗镇刀客》;
更多电影文字:错看电影
http://gsgbr.blog.163.com/

 5 ) 武打硬桥硬马 对白简洁深刻 端是好片

在Youtube上曾看过一宣传反犹的视频。对于宣扬种族歧视的玩意一向很反感,但有意思的是,这段不长的视频多次引用了《一刀倾城》里的主人公大刀王五(当时并不知是何许人也,只知道是个浓眉大眼的清装人物)的一个镜头及台词:

“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大意)

虽然觉得这跟视频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但还是给当时尚未看过这部经典武侠片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昨晚电视里碰巧在放这部电影,我一看:主人公不就是那个悲剧型好汉吗?刚看了片头,突然便有一种感觉:那个被频频引用的镜头就应该属于这部电影。

看了后来,果不其然。电影主要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是让热血男儿都扼腕的戊戌变法前后。看罢,喟然一叹——武侠片能让观众看得太息的不多,《一刀倾城》算是一部。

喜欢厚重历史感的和武侠片的观众,推荐你们看。

另外,发现一个小秘密:电影里导演洪金宝客串的“京城四岳”之一于万山,得名于该片副导演^0^

谓予不信?请看片尾演职员表。

 6 ) 人生大起大落太实在是刺激,这一刀到底是倾城还是倾家?

一百年不死总有新闻。人活的久了就是什么奇景都能见着。最近在某站刷到个“台词的视频”,才发现《一刀倾城》这个片子居然翻红了。

说“翻红”或许有些夸张,但口碑是结结实实的逆转了。记得几年前看,豆瓣评分还不破7,再回头已经飙升到8了。

这部电影,如今讲来都是“家国情怀”可叹可感。可曾几何时,提起《一刀倾城》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它赔光了制片人罗维的棺材本,1800万的投资,收回个零头。93年电影上映,96年人就含恨而终。一刀没倾城,一片可倾家。

大家常以此为例,规劝那些老电影人,抓不住年轻人的胃口就要学会激流勇退,还是不服老,不认输,下场应如是。

截图来自《最后一个江湖大佬》

只是又有几人会听劝呢?

人过惯了花团锦簇,热热闹闹的日子,又有谁会甘于寂寞。他那一代电影人,也不光是他,不少死在片场,或是死在去片场的路上。强弩之末,偏要硬撑,留下一堆半半拉拉砸招牌之作。这也算是另一个层面的可叹可感,可味儿就不一样了,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只有人生如露亦如电。

说起罗维,如今还知道有这号人的应该不多。能认得,也多是听闻过他与李小龙的“爱恨情仇”,以及他是成龙的“契爷”(干爹)兼伯乐·。看过他做演员时作品的大概是少之又少。

我倒是莫名其妙的看过他不少男主作品。比如李翰祥那部《雪里红》,当时只觉这人长得虎头虎脑的,说台词很大声,看不出帅也没啥演技,倒是搭了不少当年的大牌女星。只能说黄梅调时代,女星地位高,男星普通一点,观众也不挑。

截图来自《雪里红》
大概就是这副尊容,在吕布戏《貂蝉》里演董卓!

后来转战幕后,做导演,其实没表现出啥才华,运气倒是奇好。跟着邹文怀出走嘉禾,刚好赶上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流,导出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大获成功。只是,硬说起来,到是李小龙跟他闹翻后独立完成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更受欢迎。他能飘红也只是借了东风。

而有着经典桥段(踢牌匾)的名作《精武门》也跟《一刀倾城》一样,走的是家国情怀这一套。只是60-70年代是“色彩”电影的黄金时代,家国情怀虽好,低级趣味也少不了。榻榻米上那段脱衣舞可以说是深谙擦边球之道。

截图来自《精武门》

如今很多人没看过全片,全盘肯定,一味狂吹。我只想寄出那句经典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截图来自《精武门》

再后来,李小龙死在了丁佩的闺房。罗维四处找代餐,也算是慧眼识珠,看准了成龙能红。可他当年给成龙定制的路线一味跟风,可以说谁全无特色。先是让成龙割双眼皮扮“李小龙”踢飞牌匾。眼见不成功,又央着古龙写剧本,搞楚原那套“奇情武侠”。拍出那两部尴尬至极的《风雨双流星》《剑花烟雨江南》。

截图来自《风雨双流星》

就连古龙本人都觉得不适合,直言“我的小说是写给帅哥演的,不是写给你(指成龙)演的。”至于这个帅哥是指“岳华,罗列”还是“狄龙,姜大卫”以及姜大卫本人那日是否在场,有没有安慰被骂哭的成龙,抱着他在厕所哭,那就是一出罗生门,扯不清了。

再再之后,他还出品了许冠杰的处女座。李连杰《少林寺》爆火后的片约也被捏在他手里。

可以说,罗维此人一辈子都在跟风,却又总能莫名其妙的抓住风眼,也不知是狗屎运还是他真的有眼光,那些国际巨星自他身边来来往往,都过了一遍手。只是离开他之后,又都会发展的更好。

人呀,活在风中,跟着风飘的高了,就总以为自己不会掉下来。然而风是最不可测的。

90年代,正是合拍片大热的时代。罗维拿出1800万,跟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了《一刀倾城》。也叫《神州第一刀》谁知这一刀却是倾家一刀,直接败光了棺材本,落得个晚景凄凉。应了片中那句“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截图来自《一刀倾城》

其实翻看一下罗维此人的从影生涯,1948年,入永华,处女座是讲戊戌变法的《清宫秘史》,他演袁世凯。当年看这片子,只记得周璇,完全没留意到他。回头再看,这人的起点与终点,倒有些莫名的轮回意味。其实人来的时候赤条条,连一条毯子都没带。又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的呢?

截图来自《清宫秘史》

说回这个电影本身吧,我能理解他如今口碑逆转,有人真情实感的以为是神作,也能理解他当年为何赔钱,为何无人问津。

因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确实存在不少优点,比如利落的打戏,比如名胜古迹实拍,这都是今天的影视剧所欠缺的。只是在当年,能打的演员还很多,重要景点开放给剧组使用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恭王府,同期的《霸王别姬》也用过。诸如此类的制作其实很普遍,这些优点放在当年压根儿不算什么。反而是一些缺点很是扎眼。

比如后期处理的很粗糙,几处维亚的痕迹都没有擦掉。再比如制作简陋,明明宫殿是真的,王府也是真的,可实景中的大场面群演却少的可怜。让人不由得质疑那1800万到底花在了哪儿?

截图来自《一刀倾城》

剪辑快的仿佛被鬼追着跑,情绪还没拉满就迅速的切走。文戏部分处理的更是看不出什么想法。唯一还算煽情的场面,一段是王五送伞,一段是袁世凯舞剑,再有就是谭嗣同就义,余下的就真是站桩摆拍。台词写的纵然很有风骨,但铺散在杂乱的剪辑中也就显得没那么优秀了。

如这样的制作,在90年代还算百花齐放的影坛必然会被埋没。能再翻起浪反倒是没想到。

很多人认为《一刀倾城》对于王五,袁世凯,谭嗣同三人之间,人物关系的刻画,有些《刺马》味道。我也这样觉得。结尾刺杀袁世凯一段尤甚。捅向袁世凯那一刀你也说不清他是为了仇,还是为了义,是为了国家还是受不了背叛。在这部电影中,很多时候家国大义是裹着兄弟情谊一同端上桌的。

只能说,在大的历史框架下《一刀倾城》还是尽可能的做了浪漫化的武侠改编,其内核其实还是一部追求写意的港产武侠片,长影的风格其实并明显。90年代很多的合拍片都是这种情况。

说起来,香港,弹丸之地本不该有电影,长春,苦寒之地亦不该有电影。仅从区位选择上来说,电影工业的发展还是需要一些开阔温暖的环境。这些地方曾经存在电影,不过是因为一些“当今中华大地,只要有有血性的,哪一个不是伤心之人。”的事。而时移势易,当那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被纠正,电影业的消亡也是可以预见的。其实大起大落的又何止“人生”。这世上,你也好,我也罢,都不过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浪花,一生都在风中而已。

最后,说个暴露年龄的事儿。

第一次知道有《一刀倾城》这片其实是在一个央视出的纪录片里。我记得那个纪录片的主题曲叫《天地武魂》mtv里面剪辑了《一刀倾城》的画面。刚好对着的两句歌词“铁骨钢刀舞正气”“刻骨柔情不言弃”。虽然不知是不是巧合,可这两句歌词与电影本身的主旨真的是十分贴合,放在结尾点一个题吧。

 短评

台词和动作都“猛”到过火,流畅无比。其实谭嗣同就义已经是高潮,可结尾还是要打一打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走我的路”,这片子也可以放到90年代港片家国情怀的脉络下看。三毛客串了个蛊惑狱卒,“我是狱卒,不是历史学家”,哈!吕方的主题歌真好听。老港片就有这个好,一把把你拉回青春期!

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凌然正义,一打起来就很销魂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但依旧活在记忆里。记忆虽然支离破碎,却仍旧是个神奇的东西。

12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袁世凯醉里挑灯看剑,谭嗣同去留肝胆昆仑

15分钟前
  • 一灯
  • 较差

CCAV5播过 派了好多便当 看完伤透了心

1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

19分钟前
  • dt66
  • 力荐

杨凡、赵长军一正一反表现上佳,国语版历史厚重感尤其强。谭嗣同作为中心人物也让人眼前一亮,历史上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康梁之后,但英雄气概其实远超康梁,在维新派群体中最显悲壮色彩。现实中朱毛相当于谭的徒孙,片中引用了两句与毛密切相关的名言恐怕不是巧合。

2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一部被大大忽略和低估的好电影,历史武侠片中的闪亮之作。洪金宝导演并且客串的片子,武术方面相当牛叉,每个演员几乎都是专业出身,而且出手不凡,特别是王五和袁世凯的扮演者,狄龙的谭嗣同也展现出了一代仁人志士的风采,杨丽菁不但美打的也好,片中台词的设计堪称大气豪迈,音乐烘托出了壮志情怀。

27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勉强及格。万里电影有限公司出品,但这家公司查不到任何资料?张炭这时刚写完徐克的前三部黄飞鸿,台词上延续了形式工整、追求意蕴并有豪情、大气的古风,只不过在视角上稍显主旋律,把人写的有点古板了。对人物的塑造成功,比如最后一场戏先动手的一定是急性子的杨丽菁了,小徒弟也又莽又纯真,谭嗣同与王五的狱中诀别也写的壮观,狄龙一捏刀锋留两句血诗,这种笔法在华语电影史上并不多见。洪金宝的武指尚可,让赵长军舞剑表示决心已定,利用了演员的身手也起到以形证心的目的,都很聪明,不过最后用了大段的特写和快放来呈现动作场面,实在是糊弄事。本片在合拍片的历史上,是充分利用了两地资源的一个范例

3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死包子你要不要一出來就淫濕啊濕……那個什麽袁世凱的,好像沒眉毛版陳道明,出場很拉轟啊。三個星太多,兩顆星又太可憐,還是三顆星吧……

33分钟前
  • 还行

有史以来台词最好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

38分钟前
  • K.Ludisia雪夜
  • 力荐

把历史剧当武侠片拍,只有香港人拍得出来,谭嗣同、袁世凯都成了武林高手,但家国大义又是那么燃,多少有点历史感。九零年代合拍片,取景在内地,男一号杨凡也是内地演员。狄龙演《英雄本色》已见谢顶,但演谭嗣同,竟英气逼人,有年轻时的范儿。关芝琳纯花瓶,戏份全删不影响剧情。

41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重看。过于一般的跟风制作。在现在中文互联网上能被认为是被低估的时代遗珠也是奇葩。本身开头的戏份即黄飞鸿第一部的复盘,不过第一戏说氛围过浓,第二台词语境也塑造的混乱无比。本以为后面会越来越好,谁知道却愈演愈烈,很多无意义的热血台词以及现在看来逻辑很感人的场景真的让人想笑,还塞入的各种被认为有卖点的人物关系以及娱乐化设定,只能让本就糟糕的电影愈加无趣。洪金宝的武打戏也很乱,剪辑上面想要大搞夸张,却使得各种对打都凌乱无比,明明是大场面却总是显得小肚鸡肠。总而言之,真是部一般的作品。罗维真的是活了一辈子,半辈子都是笑话。

46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较差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到最后,谭嗣同慷慨赴义,王五舍生取义,惜乎窃国者总是侯,长使英雄泪满襟。侠义柔情加之清末国破山河演绎家国天下的壮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台词牛X,动作设计也是华丽霸道非常专业,单刀、长枪、多节鞭、流星锤的展现,我很喜欢袁世凯(赵长军)那一段醉剑。导演洪金宝!7.7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点击豆瓣的推荐,发现了这部中学时看过的作品。武打很炫,但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充满历史情怀的对白:“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故国非国,有家无家”。类似的悲情,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中一再上演,至今未已。

51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不怎么喜欢。动作戏一般(洪金宝的动作戏老出现快进播放过界的情况,快进的痕迹实在明显,且暴露无遗),文戏也平淡,很多对话它尽显刻意,情节衔接就更是如此,其实对于戊戌变法这个题材,光是这几个人物就可挖掘一堆故事,但影片的整体成效却也太过停留于动作戏的打打斗斗中,因此人物也没怎么立起来

55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还行

7。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经典台词很多,但是动作偏快了,一快就什么节奏都没有了,什么美感都没有了,洪金宝比较擅长的还是拳脚和木棍,刀剑不是很适合他。很好的一个题材,很能拍出现代性的议题。除了李翰祥的《倾国倾城》,一直没人能拍好过这个题材。

60分钟前
  • Mark解影
  • 还行

相信剧本本身是很好的,可以看出编剧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应该是导演为了“商业性”的考虑,故意加了很多没必要的角色和没必要的情节,改动了剧本的根基、破坏了完整性,实在可惜。另一方面过于文学化的词汇导演也没能力甄别,就没文化真的很可怕。结局王五去见袁世凯的大乱斗真是大败笔,收的极其草率。一个在万军从中活着走下去的人,竟然死的如此草率,完全不符合角色经历。也不知道是导演的锅还是编剧的锅。当时内地演员的表演水平完全碾压港台演员好几倍,真是令人唏嘘。

1小时前
  • 今夜
  • 较差

一部戏说戊戌变法背景的热血动作电影,台词有惊艳之处,但镜头语言十分缺乏像电视剧。主角是大刀王五,与谭嗣同和袁世凯相交,谋求变法,但遭袁出卖,谭被处死,王五大杀一番和同伴一起不敌弈亲王的洋枪队,只留下了徒弟。之间王五认识了红颜知己却是王妃。

1小时前
  • mmhh
  • 还行

总体挺烂的,受不了这些人的表情。台词写得很搞笑。。。每个人都很能侃。动作设计没什么新意。

1小时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张炭这个编剧好,人活一口气他分为吸气和吐气,吐掉晦气那叫扬眉吐气;吸入清气那叫新鲜空气,大刀王五陆隐于市那就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呼吸的都是清新空气。气清而心静,所以借一把刀,杀一个人,送君子(谭翤同)上路,替小人(袁世凯)收尸。就连孙子兵法中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变成了改革派的当机立断和保守派的待时而动,不愧是90年代功夫宇宙之成员,台词写得铿锵有力,大有人在千里,枪在眼前的感觉。中国写不好历史剧,关键还在于文史教育教的都是功利哲学,什么政治上的就是直接原因和经济上的就是根本原因,小孩学多了,少年老成,世故俗气,还不如影片中的小女子,谈的是情(琴),助的却是威啊!

1小时前
  • 欢喜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