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斗

战争片美国,英国2021

主演:朱迪·科默,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亚当·德赖弗,哈丽特·瓦尔特,泽利科·伊万内克,埃里克斯·劳瑟,内森奈尔·帕克,克里夫·罗素,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山姆·哈兹尔丁,朱利安·弗思,勃斯科·霍根,卡伊姆赫·O'马莉,伊恩·皮里,柔伊·布鲁诺,保罗·班迪,布莱恩F.穆尔维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7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8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9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20:04

详细剧情

这场复仇围绕着达蒙、阿弗莱克饰演的一对最好的朋友展开。诺曼骑士Jean de Carrouges和乡绅Jacques Le Gris是最好的朋友。然而Jean战争归来后却指控Jacques强奸了他的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科默饰)。没有人相信这个女子的遭遇,Jean向法国国王请愿,取消维护Jacques的伯爵Pierre d’Anencon的决定。而传递下来的国王决定是让这对好友决一死战。活着的人即为胜利者,这也将成为上帝的旨意。而如果Jean失败了,她的妻子将被焚烧,作为她“诬告”Jacques的惩罚。

 长篇影评

 1 ) 更加客观的真相——影片故事原型历史资料研究拾遗

关于剧情解读,请参考我的另一篇帖子(传送门 //movie.douban.com/review/14046836/

这个帖子主要是列出我在研究这部电影的故事原型时,从网上收集到的一些历史资料(多数来源于Wikipedia,如//reurl.cc/1oRmp9//reurl.cc/XlnVND等),以及影片内容的对照,如果你想对历史上这场决斗的前前后后有更清晰了解,欢迎继续向下接着看。

另外下面有部分涉及到中世纪欧洲司法制度方面的内容,是基于我对资料阅读后的浅薄理解做的推测,如有差错欢迎指正。

案件的审理过程

在卡鲁日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后,案件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由皮耶尔伯爵主导的在阿戎坦(Argentan)举行的地方性审判。但鉴于勒格里斯与皮耶尔伯爵之间的亲密关系,且案件中唯一的证人是玛格丽特,卡鲁日两口子早就料到这场由皮耶尔主导的地方审判不可能有公平的审理过程,所以他们甚至都懒得参加这场审判,而最终皮耶尔也果然撤销了对勒格里斯的所有指控,并指责玛格丽特是捏造、甚至“梦到”了这次袭击——这些细节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这段情节就是皮耶尔主持的“地方法院”的审理过程,你会注意到卡鲁日和玛格丽特都不在场

为了寻求公平审判,卡鲁日遂决定前往巴黎亲自向国王上诉,由于他很清楚自己的指控完全基于他妻子的证词,到时候在法庭上面临的情形肯定就是玛格丽特和勒格里斯各执一词,因此,卡鲁日并不要求进行正常的刑事审判,反而是申请以司法决斗(Judicial Duel)的方式向勒格里斯发起挑战(勒格里斯也接受了)。一开始,巴黎最高法院(Parlements of Paris)和国王并没有同意他们的这一申请,而是决定先听取双方的证词再做决定,这个过程从7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了9月份(而不是电影中的两周),其中过程一波三折。

起先,勒格里斯的律师尚·勒科克(即电影中泽利科·伊万内克饰演的角色)建议他接受更安全对他更有利的教会审判(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而且正是由于这位律师当年对审讯过程做的大量细致记录,才使得后世人们有了对本案件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勒格里斯却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坚持他在法庭前受审的权利。这一做法为他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赢得了不少法国贵族的支持。

律师尚·勒科克在向勒格里斯解释教会审判的好处

但同时,也有说法称,勒格里斯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有机会能在法庭上对卡鲁日提起反诉,以诽谤罪向对方索赔40,000里弗尔(按1726年路易十五制订的货币标准,8盎司纯金折合为740里弗尔,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按现在的金价差不多约等于人民币460多万)。

在法庭上,除了卡鲁日、勒格里斯和玛格丽特以外,法庭其实还传唤了其他证人出庭,这其中包括玛格丽特的一名女仆以及勒格里斯的侍从亚当·卢维尔(就是事发当天去敲玛格丽特家门的那个家伙,亚当·那加提斯饰)

就是这个助纣为虐的小伙儿

而根据当时中世纪的习惯,像他们这样出身低下的人都被施以酷刑以验证证词的真实性,但最终没人能提供出对勒格里斯不利的证据。

期间,勒格里斯还一度提供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但由于后来提供这个证明的证人犯下强奸罪被捕,造成该证词的采信力度被严重破坏。而玛格丽特在面对诉讼所带来的耻辱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地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反而让法庭认为这是指控成立的一个有力理由。

最后,双方始终未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证词,彼此说法相互矛盾,法庭于1386年9月15日下达判决(而不是电影中由国王下达判决。历史上此时查理六世正在法兰德斯准备和英军开战):由于他们无法确定案件的罪行,因此同意两人在11月27日(后被推迟到12月29日)进行比武审判。

皮耶尔和查理六世的关系

皮耶尔的父亲查理二世与法王菲利普六世是亲兄弟,而菲利普六世的继承人是约翰二世,再接下来是查理五世,再接下来才是查理六世,那么皮耶尔和查理六世之间的辈分,应该是爷孙的关系。

因此电影下面这个场景中,皮耶尔说国王是他的Cousin(表弟),这种称呼是有错误的,因为按照时间推算,此时在位的国王应该是查理五世(卡鲁日第一次为欧奴勒福孔跟皮耶尔打官司是在1377年,而查理六世即位是在1380年),根据前面列出的辈分关系,皮耶尔对查理五世应该称为nephew(侄子)才对,所以这里有可能是电影的一个Bug。

卡鲁日让家臣和朋友散布消息的原因

虽然卡鲁日在电影中交代了一句说“如果这件事在诺曼底人尽皆知,那么皮耶尔就必须为我们展开审讯”,但这句话中的因果联系却没有进一步解释。

因为这使得勒格里斯拥有了“公共恶名”

根据我查询到的一些研究资料(中国社科网 //reurl.cc/1oRmqY),这其中的联系可能可以作如下解释(注意,如下内容是我个人的理解,恳请法学专业的朋友进行指正,班门弄斧有错误之处望海涵)。即在中世纪欧洲的司法程序里,“重罪如杀人、强奸案,事先要经过一个‘邻里指控’程序,‘陪审员’的宣誓是针对坊间是否存在‘公共传闻’,尔后再决定适用何种神明裁判”,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证明被告人“公共恶名”的存在,在中世纪法官作为公诉人就无法针对这个刑事诉讼启动调查程序。因此电影中,面对勒格里斯这样一个伯爵面前的红人,如果卡鲁日不想办法把这件事(虽然是一件丑事)搞得天下人皆知,那么皮耶尔完全可以不立案,甚至卡鲁日接下来即便绕过皮耶尔找到国王,他的指控在法庭上也不会成立,因为法官可以在调查之后可以说,我在当地并没有发现有传言说这个名声良好的人犯下了如此臭名昭著的罪行,所以指控不成立。甚至即便卡鲁日说服了法官跳过这一步开庭审理了,勒格里斯也完全可以在诉讼过程中以否认有关他犯罪的传闻众所周知这一事实为理由,来否认法庭对其犯罪指控的有效性。

所以,卡鲁日做这种选择的原因并不是他不管不顾自己老婆的名声而鲁莽行事,反而的确如他所说,这么做是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的一个必要前提。

影片故事从利摩日围城战开始的原因(16年前!)

说到中世纪的诉讼程序,就要提到接下来这个问题了。

作为故事的起点,不论是卡鲁日的Truth还是勒格里斯的Truth,它们都是从16年前利摩日围城战讲起的。明明是在审理一桩强奸案,为什么这俩人的证词要扯到这么远的事情上?

在我翻看前面提到的资料时,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在中世纪司法制度中,如果被告人在刑事诉讼里能够证明证人是卑鄙之徒或心怀叵测,法官就会因为缺少调查犯罪事实的基础而无法启动诉讼程序。所以,不管是利摩日围城战前在面对英军挑衅时的情绪反应,还是贝莱姆城堡受封仪式上的嘴炮对骂,亦或是在尚·克雷斯潘的庆生宴上的重归于好,这些看似与强奸案本身无关的细节,实则都是关于卡鲁日提出这项指控本身是否“正当”的争辩。换言之,如果勒格里斯能说服陪审团相信,卡鲁日早就因为对自己的嫉妒和愤怒而发狂,他的指控是试图通过诬告自己来恢复他的家庭财富(如欧奴勒福孔庄园),那么这场官司压根就打不起来。

这也是电影中勒格里斯在陈词时特地讲这句话的另一层原因

电影中提到的瘟疫

在影片开头,卡鲁日决定要通过打仗来摆脱自己破产局面的时候,勒格里斯曾劝他说:“这场瘟疫夺走了你的妻儿……”,这里的瘟疫指的就是发生在1347-1353年的那场欧洲黑死病瘟疫。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

卡鲁日获胜后骑马走向的建筑物

在决斗后,卡鲁日和玛格丽特两人骑马走向的那座还在修建中的建筑物,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600多年后的今天,巴黎圣母院竟然依然是相似的模样

这个镜头也回应了卡鲁日在决斗之前告诉玛格丽特的那句话——“I will not appeal to the King, I will appeal to God."

电影剧本原著

影片的剧本改编自2004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教授埃里克·雅格(Eric Jager)所著的《最后的决斗:一个关于法国中世纪比武审判的真实故事》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 一书。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参照了勒格里斯的律师尚·勒科克 (Jean Le Coq,电影中亦有出现)对案件审判过程所做的细致记录。

 2 ) 写在上映前的原著读书笔记:《最后的决斗》,一个关于法国中世纪犯罪、丑闻与决斗审判的故事

(仅作为电影改编的原著解读,与正式上映的电影在情节、人物等方面并不相同)

前言

这部作家Eric Jager所著的欧洲历史题材作品,聚焦于中世纪法国所发生的最后一次司法决斗。在此案中,骑士Jean de Carrouges指控乡绅Jacques Le Gris强奸了他的妻子。 由于双方没能通过法律解决纠纷,最终决定由一场司法决斗来决定彼此的命运……

2020年,这部作品即将被搬上荧幕,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马特·达蒙主演且与本·阿弗莱克、以及Nicole Holofcener三人共同执笔剧本。

人物:

男主:Jean de Carrouges(马特·达蒙饰,暂译卡鲁日,“骑士”) 贵族,出身古老显赫的卡鲁日家族。原配与儿子死后,为巩固自己在领主皮埃尔伯爵麾下的地位上了战场。与新娘是政治联姻。 男二:Jacques LeGris(亚当·德赖弗饰,暂译格里斯,“乡绅”) 出身卑微,因担任过国王近侍而上位,兼职神职人员。已婚并有几个儿子。“高大魁梧”“以勾引女人而闻名,与伯爵的情妇们狂欢”。非常富有,由于慷慨借钱给皮埃尔伯爵而受宠,得到伯爵赐予的封地。 女主:marguerite(朱迪·科莫饰,暂译玛格丽特) 家族背景复杂,父亲有“国王叛徒”黑历史,她是父亲的唯一继承人。是卡鲁日的继妻,比丈夫年轻很多,结婚的时候才十几岁。年轻美丽,性格坚韧。丈夫希望年轻的她能生下自己的继承人。一开始与丈夫感情平平。与丈夫因利益而结合,卡鲁日希望娶一个女继承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和土地,而新娘丰厚的嫁妆与财富就是她的筹码。

第一部分:

新婚燕尔,贵族迎美妇

双雄争宠,乡绅夺庄园

时值十四世纪法国,查理六世在位。封建领主皮埃尔伯爵麾下有两员爱将Jean de Carrouges(马特·达蒙饰,暂译卡鲁日,“骑士”),Jacques LeGris(亚当·司机饰,暂译格里斯,“乡绅”)。此二人原先同期入廷,感情甚笃,格里斯曾为卡鲁日长子教父,一时并称廷内双雄。

好景不长,卡鲁日爱妻长子相继病死,两家关系日渐疏远。又因格里斯野心勃勃,不停明里暗里打压比他出身更显赫的卡鲁日,巧取豪夺卡鲁日家续娶的新娘带来的嫁妆庄园,引发极大矛盾。

说到这位新婚的卡鲁日夫人,又是另有来头。其家族曾被嘲讽为“国王的叛徒”,她是父亲唯一的继承人。一方为充实金库且生下健康的继承人,一方为依傍贵族洗刷家族污名,人到中年的卡鲁日与小妻子玛格丽特结了婚。

然而格里斯的疯狂打击使得卡鲁日的财产与地位都屡屡受损,这让本来就暴躁多疑的卡鲁日在家里也忧心忡忡,并没有为年轻的玛格丽特带来太多温情。

第二部分:

见色起意,欢宴埋隐患

艰难求存,远征博前程

婚后几年,玛格丽特还没能为卡鲁日家生下继承人。此时,卡鲁日为了修补他在皮埃尔伯爵宫廷中的地位,带玛格丽特参加本地贵族聚会。大概是想缓和与格里斯的争斗,卡鲁日让玛格丽特主动与格里斯行吻面礼。

玛格丽特的美貌给格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春,卡鲁日参加了法兰西与苏格兰的军事远征。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打造装备,带上了九个侍从——在日后的战争中死去了五个。

在国外经历了半年徒劳无功的征伐后,卡鲁日花光了钱和耗尽了健康,拖着病体回到了家乡。国王为了安抚饱受打击的法国军队,将他封为正式的“骑士”。这一年,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卡鲁日到妻子的娘家接上她,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寡母妮可夫人。他将妻子留在母亲的城堡中,独自前往巴黎,到国王的宫廷里索要他被拖欠的薪俸。

第三部分:

恩怨难明,因妒起歹念

冷雾弥漫,趁虚逞暴行

卡鲁日在去往巴黎途中,在自己久受冷落的皮埃尔伯爵面前,向格里斯等一众不曾参军的贵族们炫耀了自己的骑士头衔。这使得原本处处胜过他的格里斯妒忌难当,又继而想到,此时美丽的年轻夫人应该独守空房,正好趁虚而入。

在卡鲁日到巴黎去的两周后,格里斯使计引走卡鲁日寡妇妮可夫人,买通玛格丽特的女仆,在一个阴冷的冬日带着手下亚当闯入她的家中。在亚当协助下,格里斯违背了玛格丽特的意愿对她施以暴行。

事后,格里斯威胁玛格丽特不许她将此事昭告世人,且称她暴躁的丈夫不会相信她,还会打死她。

但玛格丽特终于在丈夫时隔数日归家后,鼓起勇气向他说出了一切,恳求他为自己复仇。而更巧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卡鲁日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向格里斯讨回公道。偏心格里斯的皮埃尔伯爵宣布格里斯无罪,并暗示玛格丽特诽谤。卡鲁日决定越过伯爵向法国国王上告。

第四部分:

重返巴黎,王廷求正义

最后决斗,匕首斩宿敌

由于种种劣势,卡鲁日为了能够在国王的审判中赢得官司,提出了“司法决斗”。这是指贵族双方如果不能通过诉讼解决官司时,就由原告被告两人举行生死决斗,“由上帝来审判”,输的一方不仅会输掉官司,且会被判绞死。

在当时,司法决斗已经极为少见,且条件苛刻。这对夫妇要为自己讨回公道,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玛格丽特已经身怀六甲,仍不得不直面一次次难堪质询,而卡鲁日也必须在国王面前据理力争。

被召来对峙的格里斯不仅矢口否认他的罪行,还发动了许多反击。于是官司被不停拖延,就在案情胶着时,英法大战爆发。国王查理六世带军出征,双方仍在巴黎不停地打官司,终于被批准了决斗。

国王赶回来观看决斗,却在前一天遭遇长子病死。巧合的是,这一天玛格丽特也生下了一个男孩。刚刚生产完的玛格丽特披着黑袍,被马车送到了圣马丁教堂前的竞技场。因为根据规定,如果卡鲁日败北被杀,她也会被判为诬告且烧死。

一场激烈的恶斗终于展开,被打压、羞辱与霸凌多年的骑士尽管先受重伤,仍在最后一刻突然奋起,用匕首插进了宿敌的喉咙。他在得到了国王奖赏后,一瘸一拐地去和妻子会合,两人紧紧地拥吻,庆祝胜利与自由。

尾声:

曝尸荒野,乡绅挂城墙

马革裹尸,骑士葬异乡

在卡鲁日光荣游行的时候,格里斯的尸体被剥去盔甲,由马拉着拖在地上拉到城外,挂在巴黎城墙上巨大的石头绞刑架上展示。

杀死格里斯后,卡鲁日获得了皇家退休金,并被任命为皇家侍从。巴黎议会给了他一大笔钱来弥补他打官司的损失,回到家乡的卡鲁日又开始向皮埃尔伯爵争取格里斯被划归公有的遗产。玛格丽特在这次生下了长子罗伯特,之后她又和卡鲁日生了两个儿子。

决斗的胜利使卡鲁日声名远扬,又回到了国王身边的心腹圈子,取代了格里斯昔日在国外身边的位置。之后他参与了一些国王主持的征伐。最后,卡鲁日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死于土耳其人手中。此时,他的长子罗伯特刚刚十岁。玛格丽特后来将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罗伯特。

《最后的决斗》是在真实的历史事件背景下进行了创作,行文严谨、简洁,包含了法国中世纪生活的许多细节,包括关于国王查理六世的故事,各种各样的战争,当时的风俗、法律、甚至建筑。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关于当时法国法律体系的讨论,以及“司法决斗”是如何被纳入官方刑事司法程序并被高度管制的。 当然,由于一些历史细节过于繁琐,影响了故事的阅读快感,但仍算通俗易懂。

而在人物塑造与情节构造上也非常生动精巧,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贯穿于全书的欲扬先抑的写法——当你看到在全书前面大半部分被不停打压、过得异常屈辱、艰辛的卡鲁日骑士,最后在决斗中迸发出强烈的战斗力量,不仅杀死了仇人,也拯救了自己的妻子,而原先心存隔阂的夫妻二人也终于历经磨难升华了真情……这种长舒一口气的畅快情绪会令你掩卷后仍不停回味。

沧桑、疲惫却仍坚韧不拔的卡鲁日骑士,代表着中世纪骑士为了荣耀不惜一切的高贵品格。很期待看到雷导与马特·达蒙将这一角色呈现在荧幕上。

结语:

作为目前《最后的决斗》原著的少数中文读者之一(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并没有中译本又冷门,要不是因为马特·达蒙要出演电影我也不会看……),我努力为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了这篇读书笔记。如果有朋友想要提前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可以稍微读一读,有错欢迎指正。

 3 ) 800年前的故事其实如今依然在发生

#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B+)我看了一下微博和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简介,没有一个人写出了这部电影真正在讲述什么. 这是可以理解的,宣传物料颇具迷惑性,看起来是一场男人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却是用800年前发生的故事来映射现在依然可能发生的、一桩强奸案背后复杂的多面性,特别是探讨了男性与女性对于“性自愿和性强迫”看法的不同,以及女性在当时社会、乃至现今面对这类事的无力感。

开场前半小时可能大部分人会以为自己在看一部类似《角斗士》的电影,残酷的战争,阳刚的战士,男人之间关于权利的争夺。。。然而这其实是一部在男权社会背景下,探讨男女对爱、性与强奸不同视角的电影。别看它发生在800年前,是一部古装片,但其故事在如今社会上也十分常见。比如很多强奸或性侵案,都会有他说、她说,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然后还有“旁观者”的第三视角。而不同人可能对同一个场景的认知是相差甚远。比如,女方说自己不是自愿,是被强迫的;男方却认为女方是欲拒还休,一直对他有意思,只是不好意思开口,需要他主动;而外人看来则是“两个都不是好东西”。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最后的决斗》其实就是直观地展示了一个故事的三种不同的视角。故事因此分为三个章节,虽然是同一个时间线,却是分别从马特·达蒙出演的丈夫、亚当·德赖弗 出演的强奸嫌犯和朱迪·科默出演的妻子(被强奸者)三个角度去叙述故事的原委,每个人都说自己说的是“真相”。而观众就可以看出在每个人的眼中,即使是同一个微笑,同一个回眸,同一个亲吻,同一个“No” 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观众也可以看出,达蒙出演的骑士Jean de Carrouges与亚当·德赖弗出演的Jacques Le Gris即使立场不同、道德准则不同,但在他们眼中,女性地位都很低,只是发泄和生孩子的工具,根本不在乎她们的想法。最后的战斗与其说是为了受害者伸张正义,不如说是两个男人之间为权利和面子的争斗。而朱迪·科默出演的Margerite虽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她的视角,但可以看出她基本没有任何能力去掌握事情的发展,从被父亲安排嫁人,到侍奉丈夫、被强奸,再到等待判决,都是由男性决定她的命运。无论是她是否有从婚姻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还是究竟喜欢谁,都是男性自己去任意解读,根本没人真正关心她的感受。

本片还是本·阿弗莱克 和马特·达蒙编剧,但你会发现编剧里也加入了女性,是出于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即使故事依然以男性为主宰,有很多很阳刚的决斗场面,但如果不加入女性视角,全由男性电影人创作,肯定会饱受争议。然而,只能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加入了女性视角,所能改变的还是有限,最终还是达蒙与司机两人角色之间的一场肉搏决定正义与邪恶。

观看本片时,常常会听到场内一些笑声,都是对当年一些荒谬言论的嘲讽。比如,律师会在法庭上说出“强奸不会导致怀孕”、医生会说出“生不出孩子是上帝旨意”这类毫无科学根据的话,这在现今看来是十分好笑的。但对于女性感受的忽视,缺乏对女性内心真正想法的尊重,这些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以为她对我有意思”的强奸类行为依然常见。当一个房间里没有任何证人时,也还是很难说清什么是出于自愿。

不过,这样的电影出现确实反映出了时代的改变。比如,雷德利·斯科特会从拍摄《角斗士》那样展示阳刚之气的电影变成拍摄《最后的决斗》展示“阳刚之气”负面影响的电影;本·阿弗莱克 和马特·达蒙会愿意写一部女性为核心的剧本;好莱坞诸多男性演员也从出演英雄类角色转而甘愿出演并不尊重女性的男性角色、让男性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再看一下今年的颁奖季,大部分电影里都出现了男性在床上“取悦”女性的内容,无论是直接塑造大女主的爽片,还是以贬低“阳刚之气”来衬托女性,大部分今年颁奖季中的电影都是在探讨女性的权益。以上这些改变已十分难得。

最后的大战拍得确实不错,真实、残酷而且好不敷衍,比司机(Adam Driver )在《星球大战》系列里的动作戏惨烈多了lol . 话说,本片再次证实司机是一位无畏的演员,他不仅不惧怕出演反面角色,而且从不介意拍摄裸露和床戏,什么尺度都无所谓。He is really up for anything。我想这也是为何作为编剧的大本(Ben Affleck)没有亲自演这个角色,而是找司机来演。从这个角色本身的外形条件来看,大本完全可以胜任的,但他最终只是选择演出了一个配角。不过三位男演员都很很明显地展示出了角色所需的“阳刚之气”,真的是半点对女性的柔情都没有[允悲]。

用阳刚外表包装女性核心的故事其实是最近兴起的一种新尝试。因为它会吸引到更多男性观众。比如本片,显然很多男性会为了几个男演员和导演而有兴趣,并愿意看冷兵器时代的肉搏,然而与此同时,可以对于影片探讨的女性视角进行反思。但是这可以造成多少改变就很难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结束后观众席传出掌声但不是在片尾,而是在银幕上出现 “她后来没有再结婚”这个字幕时,仿佛是观众对她这个选择的认可。

 4 ) 故事如鲠在喉,但还是很精彩

《最后的决斗》。8分。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本·阿弗莱克、马特·达蒙编剧,朱迪·科默、马特·达蒙主演,本·阿弗莱克参演作品。

创作团队非常有趣,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这两兄弟基本从形式到内容上主导了这片子。

马特·达蒙饰演的骑士尚英勇善战,原本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忠诚继承父亲的爵位,但很遗憾,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荒淫骄奢的领主更喜欢另一位与他臭味相投的骑士勒格里,他让勒格里成了自己的左右手。而实际上尚和勒格里是好朋友。

尚娶了心爱的女人玛格丽特为妻,两人共同经营小庄园,并努力在夜间碰撞以期第一时间怀孕生下继承人。但很遗憾,数年无果。

更糟糕的是,有一天,勒格里突然闯入庄园,强奸了玛格丽特。

尚无法接受,他决定以骑士的身份,在国王查尔斯六世的见证下,与勒格里展开最后的决斗。

故事真的很精彩,虽然部分情节看得如鲠在喉,但故事讲得非常吸引人。

而它分别从“尚、勒格里以及玛格丽特”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手法更是精彩纷呈。

 5 ) 关于 最后的决斗 里面配角眼里的真相,立场和态度。

Marie&Bernard Latour夫妇

《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应该是我2021年年末的惊喜,这部电影包含了我所有喜欢的元素,喜欢的以欧洲中世纪历史为舞台的背景,喜欢的导演,喜欢的演员。虽然服化道一言难尽,但是不妨碍我二刷,三刷……

这部电影已经有很多大神做了解读和思考分析。他们大多是通过Jean、Jacques和Marguerite这三个主角的视角来分析,但是这也让大多数人忽略了里面配角的作用。那么,他们的感受、态度和立场,以及他们眼里的真相是如何呢?

我选择了女主的塑料闺蜜Marie和她丈夫矬贵族Bernard Latour(演员是权力的游戏里的老剥皮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这两个角色来分析。虽然他们在电影里面戏份不多,但一个自私、嫉妒、暗中捅刀子,一个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的台词和行为也在暗中推动剧情的发展。

Bernard Latour

很有趣的是,尽管此片主要从三主角来讲述男权社会对女性残酷的压迫以及女主逐渐觉醒的个人意识,而Marie也明显被设定为男权的伥鬼。但其实细想起来,Marie起初倒是比女主更加觉醒,更意识到并会表达自身受到的压迫。然而她最终滑向了帮凶的身份,这背后也隐藏着更强烈的悲剧性。 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婚姻。和女主夫妇一样,也是典型的包办产物,吝啬、冷淡、苛刻的丈夫和备受压抑的妻子。在女主和Marie购物时谈到各自的婚姻,Marie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的。直白地说他抠门,无趣,甚至不愿意吻她,同时表示女主的丈夫Jean英俊潇洒,骁勇善战。

尽管实际上Jean的人设只是个无趣的粗汉,但Marie依然流露出内心的不平衡。这也不奇怪,因为她的丈夫Bernard,这位矬贵族,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也处于底层,在领主和高等贵族眼里就是一个供大家嘲笑的小丑。

在贵族聚会晚宴上,大本扮演的领主先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不识字,然后抬高Jacques,夸他博学多才懂拉丁文。接着又让Jacques念《爱情圣经》继续嘲讽老剥皮,通过书中的句子以及侮辱的手势来暗示他那方面不行,引得周围一片哄笑……而Bernard只能弱弱回一句“无耻混蛋”,几近默认。

在这种情况下,Marie会对潇洒健壮的Jacques产生强烈的憧憬,在明明对方是朝女主打招呼时自作多情的花痴笑,甚至在贵妇们讲悄悄话时大胆说出“反正可以安排(私会)”的话,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自然并不奇怪。但要注意一点,她作为一个贵族夫人能出口抱怨丈夫,明显流露出对其他男子的欲望,在中世纪背景下却是罕见的。反观女主,直到强暴事件使她彻底爆发前,她作为长期被压抑、规训的对象,不仅不敢说什么(最多只对婆婆说了句“您真的很残酷”),甚至都刻意不去正视不幸的婚姻、遭受的各种家庭暴力以及痛苦的夫妻生活,只能不断自我洗脑生活是幸福的。所以一开始,Marie甚至比女主更有自我意识,更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欲望(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她对Jacques的憧憬也不仅在于对方是个帅哥,更多的是因为Jacques花名在外的生活方式能够肆意挥洒欲望,而这是Marie无法体会的生活。Jacques对她而言可能远不只是一个男人,更是一种她渴望的象征)。

然而悲剧之处就在这里。Marie就算对自己生活的不公有觉醒有表达,并一定程度上忠于自己的欲望,也依然是个被规训的女人,挣不脱整个社会构架的桎梏,因此她的欲望和痛苦在压抑下便变成了恨。但作为一个深受男权毒害的女人,她对于太强大的对手并没有反抗的意识,甚至更乐意去依附、顺从(比如积极怀孕)。那么这股恨意又该何去何从呢?当她没法将恨发泄在压迫她的男人身上,那么自然就在有能动性的范围内,病态地转向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同类。无论是好一点让她心里不平衡的人,或弱一点让她可以踩几脚来获取快感的人,都会成为她伤害的对象。那么比她更漂亮,丈夫稍微强点,而又遭遇大不幸的女主,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她恨意的发泄口。这就像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况,被欺压的底层人,不敢恨朱门酒肉臭,就只恨邻居多收了一斗米,而且这恨意甚至可以致命。其实Marie这种人到现在都不少见,那些因为自己生活不顺就网暴别人,出口就恨不得别人死的,不正是这样么。

而她喜欢的Jacques又明显对女主更感兴趣,这一点Marie不会看不出来,也就让她无处发泄的欲望在嫉妒的加持下形成了更加排山倒海的恨意。实际上女主在被强暴之前,Marie恐怕就已经对她满腔仇视了,只不过还没撕破脸,一切仍隐藏在朋友的假面下。 因此,Marie跑去告诉女主自己怀孕的消息那段戏,明明看到女主哭红了眼,依然喜悦难当。不仅因为她完成了那个社会对一个女人的要求,也可能在暗中表示对女主肚子没动静的嘲讽,走向了小人得志的帮凶定位。

接下来就是Jean和女主召集大家开会的剧情了。这个时候仔细看Marie夫妻的表情。丈夫的表现就是很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Marie则面带蜜汁微笑,那是仇恨和恶的笑容。自己求而不得的欲望对象竟宁愿冒着风险去强奸女主,这对Marie来说也是点燃火药桶的最后一簇火苗。女主被强迫这一点不仅不会让她有丝毫同情,甚至更让她恨于自己在男人眼中竟比女主差这么远,此时她扭曲的内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终于等来毁掉女主的机会了。

所以在法庭上,面对女主那么明确的表态,Marie出来作证时不仅是在故意把女主推向死亡,甚至可能她自己都宁愿相信女主就是通奸,宁愿去相信一个几乎明摆着的烂人。就像网络上那些造谣网暴别人的,说到最后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话。还有那些一看到强奸案就嚷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人,已经完全自愿地成为男权社会欺压女性的爪牙,只为自己内心那一点阴暗的“爽”。

再到最后的决斗那场戏,Marie有很多特写镜头,这自然是刻意为之。她多么渴望让Jacques赢,烧死女主,这一刻她不仅没意识到自己也是女人,甚至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然而Jacques出人意料的输了,看台上的Marie一脸惊讶和错愕,紧接着是只能憋着眼泪的痛苦万分。她知道自己的恨将为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女主方赢了,她这个当初公开作伪证的将会声名扫地。她的丈夫没什么前途,但Jean这边的胜利会却会让女主地位与声望大大提升(尽管女主宁肯不要这些,但可悲的是,谁关心女主怎么想呢?胜利从来都不属于她,最后她生活的起色还只能靠丈夫挂了),从此更是让Marie高攀不起。所以从各方面说她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以后她只会怀着更大的恨和更大的无奈,在沉默中灭亡。女主和Marie两个做出了截然相反选择的女人,却终究一起踏上了男权社会给女人的唯一那条黑暗之路。

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写了这么多字去分析,真的不得不佩服老雷的牛逼之处。这部电影是真的需要耐着性子去慢慢看的。很多人觉得电影压抑,太闷,但这才是对的。千百年的欺压,无数女性在说不出口中被毁灭一生,这难以想象的巨大悲剧,仅是影片里这冰山一角也该让世人好好体会那窒息的绝望了。

 6 ) The Last Duel ——for what?

期待了很久,看完随便写写。

第一篇章:完美塑造一个理想化的丈夫,爱妻体贴且英勇善战。这是尚德卡鲁日眼里的自己。(差点就被骗到了)

第二篇章:贾克勒格里构建了一个“爱”的故事,他是怎么合理化自己的强暴呢?全因爱你,只有我能欣赏你身上的美好!而这种男性视角下的美好等同于她似乎不自觉表露的魅惑——实为他自己制造后却推诿得一干二净的欲望。同一场景不同视角的表现,更体现出他的自负——他误认了她对他无礼的嘲笑。

前两章之中玛格丽特作为本片重要的人物却极少用篇幅描绘出她作为个体的人物图像,而后更证明两个男性视角下这种自我是多么可笑!

第三篇章,终于轮到玛格丽特她眼里的真相。

这一章之中还有很多关于玛格丽特的细节,关于和仆人交谈养马事项、收租、和朋友去做衣服等等,此时的她才更像一个人,而非欲望客体。也是在这一章才开始还原女性作为被侵犯者她的感受,这种恐惧和痛苦只有在两段影像的对比中才更有说服力。法庭质询一场是我觉得最精彩的一场戏之一,玛格丽特就那样坐在一群想要置她于死地的人中间,她是被审判的那一个。这段Jodie情绪递进表演得太好了!我想没有人可以不被她打动……“强暴不是对女人施加的罪行,而是侵害她男性监护人的财产。”这句话是电影中的台词,也正是玛格丽特以及她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写照——作为附属的财产。最后的决斗场上的战斗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输赢不过都是关于男性的声望,而她,这个受害者,所有看客站在她的对立面,观望这场精彩的厮杀,或许还能如他们所愿看到这个“说谎”的女人被烧死。虽然前面铺垫了两位女性(婆婆和朋友)对她的不解和背叛,放在那个背景下我居然难以苛责她们…但最后导演还是于心不忍,给了玛格丽特一个相对好的结局。这也是全片唯一一处靓丽的场景,不再是那么雾蒙蒙的灰调。我认为这也是作为女性她发声的希望的象征。

这场决斗是为了什么?玛格丽特戳穿丈夫的谎言,并不是你在为我冒生命危险,而是你在冒我的生命危险去对付你的敌人,挽回你的面子。(这段Jo也很出色!)至于真相是什么,她是否受到侵害,到底谁在乎?而决斗的胜利,众人的欢呼与她无关。

“I cannot be silent.I must speak ”

 短评

看到朱迪科摩被强奸的戏份我后排的摩洛哥男人哈哈大笑 一种和电影的恐怖互文

6分钟前
  • 胡呦呦
  • 推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超爱雷爵爷的《天国王朝》,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他再次指导历史题材电影。男人的行为永远是为了争夺脸面,为了宣示权利,无人关心受伤害的女性,她的发声遭到质疑,她的命运身不由己。

9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没有愉悦就不会怀孕。——多希望是真的

14分钟前
  • VVVG
  • 推荐

三位男演员的对手戏构成主要冲突,看优秀演员配合真的非常过瘾,任意搭配都充满惊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jodie饰演的Margerite。不同视角的挑战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达具有相同对话的场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填补细节。她跟随观察者的变化切换人物性格,实现男性凝视和真相探寻。整部电影如同画面呈现的法国中世纪灰蒙阴暗的景象一般压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调里唯一的亮色。她灵动、智慧、善良,在荒谬制度中寻求公正,在看透虚伪时的破碎和坚强又让人怜惜。场景恢弘壮观,主要人物塑造丰满,通过男性凝视、性暴力和司法不公为女性发声,152分钟的时长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虽然相对减少了女主的戏份没有着重刻画女性意识,但我想没有人会忽视jodie comer。

15分钟前
  • 夜奔
  • 力荐

在道貌岸然的强奸犯眼里,女人的社交善意是别有用心的勾搭,逃跑时跌落的鞋履是刻意脱下的诱惑,床上的抵死反抗是欲拒还迎。在他看来,这场蓄谋已久的强占只是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

20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马特达蒙虽丑,但实在没有丑到能把亚当司机衬成大帅比的程度。

24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三个人物,三个角度呈现三段故事,真相只有一个!老雷还是老辣,借位运用了微妙的角色视角,从三个层面剖析真相,有别于《罗生门》天差地别对”真相“的诠释,《最后的决斗》用三个角色的故事,去叙说真相对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间的利益权衡。决斗戏份因为此前全部的情绪铺垫和积压,两男人对打的时候看得人血脉膨胀,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影片最后升华到女性对于不公不义,以及争取真相和公平正义的思考,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背景虽然放在中世纪的法国,但却映照了当今女性正在面临的困境和呐喊和抗争。虽然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影,但老雷的作品从来不缺乏坚强,勇敢无畏的女性,《最后的决斗》再到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劲。PS:被朱迪·科默美到!

26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我的麻省竹马CP能收获一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吗?Rosebud的经典模式让这个古老的故事有了充满女性色彩的新生。结尾的戏处理得多好啊:这场决斗的胜利对男人来说意味着光荣和欢呼,对女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叹息罢了。

31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昨天在影院看完,三个视角 故事情节层层铺垫,并在最后一章达到高潮,历史书没有给勇敢的玛格丽特发声的机会,人们只会为决斗胜利的男性欢呼 却不会关心真正受到伤害的女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善良 可爱 勇敢的女性,为玛格丽特鼓掌👏🏻

35分钟前
  • New Romantics
  • 力荐

年度有毒男性气概批判大片,老公以为自己是“老实人的复仇”,万人迷以为自己是遇到“欲拒还迎”,但站在女性叙事立场才看清这是千百年来最烂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压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义伸张的前提首先是“滚钉板”,三位主演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满意的是本马达和司机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戏,更不要说本马达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运气在女主这边,死了丈夫好出门再活30年~

37分钟前
  • alty
  • 力荐

比起戳破强奸犯的谎言,这个片子更精彩的部分是戳破丈夫的谎言。嘲讽拉满,特别悲凉的地方又特别好笑。女主演得太好了!

41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影片以章节式的结构,从三位主角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这一著名的真实事件。剧本稳扎稳打,恢弘的场景和配乐一瞬间恍惚到《权力的游戏》。在观感方面,即便这类主题里女性的悲剧是注定的,看完依然难免感到悲哀。在男人面前,女人的挣扎和呼喊是如此不值一提。在女人受到苦难之后,男人最先想到的也不过是自己的荣誉。不管是法庭还是决斗场,女人的命运一直都由男人来掌控。最后的决斗以女人的苦痛起始,却以男人的凯旋为终,何等讽刺。Jodie Comer的演技随着剧情层层递进,从男性视角的一件件漂亮衣服,到女性视角里噙着泪与痛的眼眶,对感情的转换游刃有余。从《杀死伊芙》开始为人所知,到现在登上大荧幕演女主,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45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太有意思了!一个中世纪背景包装下的关于“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的故事,老爷子牛逼!以及,大本编剧的那一章给自己加了场4P的戏,优秀!

50分钟前
  • Dino
  • 力荐

自命不凡的骑士以战功和勇猛为荣,将口无遮拦看作耿直忠诚,将野蛮暴躁说成正义仁慈。风度翩翩的才子以征服和奸淫为乐,将拼命挣扎看作嬉戏挑逗,将野兽之行说成天作之合。街头巷尾的传言令人如芒在背,王公贵族的质询让人怒火中烧,人人都以神的名义起誓,却无人在意真相与公道,无人察觉背后的煎熬。雷德利一如既往的稳重,甚至过于保守了,借由A面B面的正反打描出故事轮廓,由C位女主如利剑一般将A与B的伪装一刀切开,但并未如想象般锋利,反而有些迟钝。前半段堪称职场教科书,直接展示了什么样的依附与顺从才能升官加爵,什么样的鲁莽与虚荣让人内外皆输,对两位男主针锋相对的成因深入刻画,反而削弱了主题本身的尖锐。但雷老爷子八十岁高龄依然在拍摄女权电影,已经令人肃然起敬。反而是讨论区里面一堆人在争论孩子到底是谁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51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恳请朋友们坚持看完!俩男主视角之后的女性视角叙事,将这部电影拉高了好几个度。我也是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这竟是一部优秀的女权主义电影!#Venice

55分钟前
  • //
  • 推荐

最令人窒息的是贵瓣评论区居然有人觉得马达演的角色是好男人

57分钟前
  • Ophelia
  • 力荐

老雷亲手通过对比告诉你其实某些爽文版的爱情故事,只是来源于一种虚假自负的讲述视角而已今晚要点一杯marguerite🥂

1小时前
  • Mia17230
  • 力荐

他说,他说,她说,并为事情画上句号。这个想法是有了,可是拍得也太偷懒了,从镜头语言上几乎没有展现视点的不同,只是用事实细节、演员表演来体现女性与男性对一场强奸及其前因后果的认知差异,完全没有通过视听来从生理层面剖析身体和心理体验差异。讲述者变了,作为观众的眼睛的摄影机却没变,甚至机位都复制粘贴,那观众与这三个叙述者的距离又能怎么变化?要是缺少在此类案件中应将更相信女性作为权宜之计的共识,那单凭三段的顺序并不能真的将讲述真相的权利交给女性、使女性的叙述更有说服力吧?只能强加一星以示我依旧鼓励 Ridley Scott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支持性别平等。

1小时前
  • 烤芬
  • 还行

4.5。胜利的决斗是属于男人的荣光,无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给予了女性最大的关怀,《罗生门》式的结构设计精巧,每个chapter还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从各版本差别中更能看出问题所在。亚当视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达蒙视角女性是权力的工具;只有玛格丽特,在受损害后一无所有

1小时前
  • Ducournau
  • 力荐

将中世纪文化历史与当代女性主义观念恰切融合的精湛之作。三段式多视角叙事,看似"罗生门",实则最终的女主视角才是痛切无比却又屡遭延宕与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于“偷懒”的重复叙事,实际上每一场景的构图、运镜和节奏都有微妙差别,在叙述内容上三段也呈渐次递进与多面互补的关系。两位男主的自恋、虚伪、臆想与自我美化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过,比起宗教-政治权力体系中男性的相互包庇与沆瀣一气,女性间的嫉妒、恶意与互害行为更令人胆寒,甚至连曾经的受害者也自觉内化父权制的思维,对新一代的受难者也饱含敌视,但这却是古往今来人类难以真正摆脱的暴虐行为模式。决斗戏拍得惊心动魄,让人不能不与女主同呼吸共命运,而国王、贵族与群众的猎奇看客心态亦是刻骨讽刺。本片服化道十分精良,朱迪·科默人美演技佳。(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